那‘绝无此意’四个字尚未说出口, 就直接被乔玄之给挡了回去。
制止了大儿的未竟之语, 他又转身对着阿岱正色道:“九儿此话可真?”
“嗯!儿子现在师从大天师, 这观人之术虽是初学乍练,但于亲近之人的祸福却尚能算准几分的。
阿父的气运不对, 若强行登基, 于天下或无大碍,但自身寿元却很可能被拦腰斩断。
倒是大兄气运日渐浓郁, 身体渐好之后, 面上也多了人主之相。
现虽仍有些许不足, 但只要之后几年‘镇之以静’, 必将国运昌隆。”
乔家除了四叔那个怪胎, 一家子都笃信道家, 现在拿大天师说事, 自然无往而不利。
果然,听阿岱如此一说,乔玄之和乔峻都是眼睛一亮。
“九儿竟是师从大天师,之前如何不说?”
“儿子并未出师,如何好到处去说, 此次若不是事关重大,也不会因此坏了天师规矩。”阿岱假做无奈道。
一句话又引得那父子两人担心起来:“若大天师那里怪罪?”
“并无大碍,儿子天赋异禀, 乃大天师选定的衣钵之人, 如此也只是小事, 虽有闲言却无大碍。”
这句话被他说的脸不红气不喘, 几世历练出来的脸皮,果然是非同小可!
乔玄之和乔峻父子听的却是双眼放光,尤其是前者,他一直属意这个儿子承继家业,在知道其意愿之后也是一遍遍劝说,便是此时甚至都未曾放弃。
所以刚刚阿岱直白的举荐长子登基,他心里多有不虞,却没想到竟然是他自己另有机缘之故?
要说来,大天师在他们这一众中可当真是犹豫神仙一样的人物。
长子继承家业,心爱的小儿子又能得传大天师衣钵,他现在只感觉睡觉都能笑醒,对于自己只能当太上皇的事情,那更是丝毫不放在心上了。
父子三人既然已经拿定了主意,这事情便非常简单了。
在群臣的恭请之下,打着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幌子,一个月之后乔峻顺利登基,并定国号为唐。
不得不说,只从这国号,便可见阿岱那满满的私心!
只是这次登基,因为乔玄之的存在未免便多了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例如,自古帝王登基之后,首先要么大封群臣,要么便是大封后宫,只到了乔峻这里,首先最紧要的自然是封自家阿父为太上皇。
之后便是几位叔叔,只让二郎主和三郎主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册封他们的时候,竟然也只给了叔王的位置,而正儿八经的亲王竟然给了三郎和四郎。
反倒是小的那两个,老四因为出家,又因为之前跟着阿岱多有功劳,此次竟然得了个护国大法师的衔;而老五也是实打实封号王爷。
他们凭什么?
简直是岂有此理!
两人怒气冲冲的一路找到自家大兄,想让他这个太上皇出头给自家做主,却只得了一句:“你们这又是何苦,三郎和四郎能干,你们倒不满意了?”
他们又不好说,原打着自己占个王位,老三和老四自己再自家打拼出一个王位来,那到时候两脉至少也能站住两个亲王位置,何其美哉!
满肚子的如意算盘,却是在一开始就夭折了,大郎这一招儿实在是太过奸猾,偏偏大兄又不给他们做主,一时间竟然无计可施。
这两人守着坞堡的时候倒是可用之人,至胶东之后便已经一味的开始享受揽权了,现在立国更是只求他们不要添乱。
乔玄之目送两个弟弟恨恨而去,一时间不免又升“同患难易,同富贵难”之感,但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自家兄弟,又不能远了薄了,遂也只能传话让大郎平日里对两位叔父恭敬些。
自己再无事的时候多多招他们过来,大家乐呵一下,至少不能让他们生了旁的心思。
现如今也只庆幸,虽他这辈儿上的兄弟几个除了老五之外都没什么大能耐,但是下一辈中三郎四郎等具都是一时之选,只要他们兄弟能够同心协力,倒是不愁大事不成。
当然,这乔家最郁闷的绝对不是那老哥俩儿,而是二郎和八郎,作为国主的亲弟弟,竟然只得了一个侯位,并且还一直被圈在了邺城之内,轻易不得外出。
其内心之郁愤不平,差点都能将他们自己个儿给烧成灰。
因这股郁气,这两人也不可能是长寿之相,没过几年,便自己把自己给憋屈死了。
底下的人还以为这两个不得圣意的,怎么说凭着亲兄弟的关系,死后也能封个王呢,却没想到乔峻在这件事情上小气的很,任凭太后在那里哭闹,任凭底下人如何劝他友爱兄弟搏一个仁君之名,楞是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