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乾隆不偏不倚牵制术?
新皇帝从前一代统治者手中接过权力的那一瞬间,就立即会发现自己置身于变幻莫测 的官僚政治的漩涡之中。周围充满着欢呼和赞美、欺骗和谎言、摇头摆尾的献媚取巧、诚惶 诚恐的畏惧战栗,这一切往往会使一个不够老练的统治者头昏眼花。乾隆上台后,一时还没 有属于自己的夹袋中人物,孤身陷在盘根错节的党派关系中,操纵驾驭煞费心机。当时朝廷 上已形成鄂尔泰与张廷玉两党的分野。?鄂尔泰、张廷玉皆为前朝重臣,又均有拥戴之功,两人分门立户,相互攻讦,不仅影响 到朝政的统一、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也为乾隆尽快熟悉和操纵官僚机器,造成了无形的障 碍。?乾隆一时不得不周旋于两党之间,既要消除党争之害,打击鄂、张二人的势力,又要在 自己还没有培植起亲信股肱之前,依靠二党帮助自己处理政务,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这 就是乾隆皇帝不偏不倚的驾驭术。?鄂尔泰,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康熙时举人,雍正时任云贵总督、保和殿大学士、 军机大臣。他的弟弟鄂尔奇为户部尚书、步军统领。长子鄂容安,曾在军机处任行走,后为 河南巡抚、两江总督、参赞大臣;次子鄂实亦为参赞大臣;三子鄂弼,任山西巡抚、西安将 军;四子鄂宁亦历任巡抚;五子鄂忻为庄亲王允禄之婿;鄂尔泰之女嫁宁群王弘蛟:侄子鄂 昌任湖北、甘肃巡抚。真是一个满门贵胄的家族。鄂尔泰见识远大,知人善任,颇有古大臣 之风。他首倡在西南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为巩固统一,卓有贡献。雍正对他极为宠信 ,认为他的能力实属大材。而鄂尔泰每每称雍正为慈父,雍正亦屡称鄂尔泰“胜朕顽劣之子 ”,他们君臣相得,非同寻常。雍正对此并不隐讳,他在给鄂尔泰的朱批中说:“朕与卿一种君臣相得之情,实不比泛泛,乃无量劫善缘之所致。” 然而鄂尔泰虽生性豁达,奖掖后人,却是骄倨有余。久而久之,就在周围聚集起一帮趋 炎附势之人。到乾隆即位后,鄂尔泰已在朝廷内外结成了以他为首的党派。依附者,不仅有 微末之官员,而且还有许多著名人物,如尹继善、仲永檀等皆投入其门下 。?与鄂尔泰同受雍正皇帝器重的是汉大臣张廷玉。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中进士 ,至雍正朝累迁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吏、户二部,并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廷 玉出生于书香世宦之家、一门朱紫,其父张英以文学之才获宠于康熙皇帝,官至大学士, 死后赐谥“文端”,寓以人品、学问端方之意。张廷玉是张英的次子,他的长兄张廷瓒官拜 詹事府少詹事,弟弟张廷璐官拜礼部侍郎。张廷玉的三个儿 子也都登官仕进,长子张若霭、次子张若澄,均入值南书房,为内阁学士。堪称满门贵盛,天下荣之。张廷玉长期为雍正皇帝起草谕旨文书,长于 文学之才,且又勤劳谨慎,善于贯彻皇帝的意思,被雍正视为股肱心腹。一次张廷玉偶患 小恙,雍正皇帝命御医前往诊视,又遣内侍询问寝食,关怀备至。随后他对近侍说:“朕连日臂痛,汝等知之乎?”众人不解,惊问其故。雍正笑着说:“大学士张廷 玉患病,非朕臂痛又是什么呢?”皇帝的宠信和倚重,使张廷玉置于权势显赫的地位,在他 的身边自然也团结起了一帮势力。?到乾隆即位时,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一时大臣皆为后进,或由知遇之恩,或因提携之 情,投到张廷玉门下的不知多少。?总之,乾隆即位后,无论是鄂尔泰还是张廷玉都各自形成了势力强大的朋党集团,双方 各立门户、广植党羽,争权夺利、势同水火。正如乾隆所说的那样:“满洲则思依附鄂尔泰 ,汉人则思依附张廷玉。”鄂张两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满汉官僚之间的矛盾。鄂尔泰与张 廷玉“同事十余年,往往竟日不交一语”,但为争权夺势,却无时不在暗中较量。张廷玉向 来以谦冲自居,但对鄂尔泰却是寸步不让,鄂尔泰偶有过失,张廷玉必冷嘲热讽,使其不得 自容。且看下面两人之间的一次玩笑对话:暑日,鄂公尝脱帽乘凉,其堂宇湫隘,鄂公环视 曰:“此帽放在何处?”张廷玉冷笑几声,回答道:“此顶还是在自家头上为妙。”张廷玉 明明是在警告鄂尔泰要老老实实为官,否则乌纱帽就戴不长了。鄂尔泰虽然十分恼火,却又 找不出发作的理由,只好自家生闷气了。?其实,张廷玉虽然在咬文嚼字上比鄂尔泰高出一筹,常常以口角获胜,但由于清廷的大 权操纵在满族上层的手中,乾隆个人袒护满族官员的倾向较为明显,所以上层权力圈内,满 员占多数,汉员占少数,即使满汉同官,权力也往往掌握在满员手中。在这种情况下,鄂张 两党的力量对比,不可能绝对平衡,而总是鄂党占上风,张党占下风。两党之间第一次大的 冲突,就发生在雍乾交替之际。?雍正逝世前夕,因贵州台拱、古州一带的苗民再度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斗争,雍 正怒形于色,颇有怪罪鄂尔泰措置不善之意。因为鄂尔泰曾在雍正面前夸下海口,声称西南 改土归流后,可保百年无事。然而,不过几年功夫,苗民复反,苗事再起。鄂尔泰虽感意外 ,但自觉心亏气短,便上疏请罪,要求罢免官职,削去伯爵,甘愿回家养病。雍正皇帝当时 正在气头上,再加上朝中反对鄂尔泰的呼声很高,便同意了鄂尔泰的请求,解去他大学士之 职,削去伯爵。鄂党一时失势,而张党的势力却在上升。?雍正皇帝派往苗疆平叛的大臣是刑部尚书张照,他正是张廷玉的得力党羽。张照挟门户 之见,一心想给鄂尔泰以致命的一击,所以一至贵州,便开始搜集鄂尔泰的种种罪状,向雍 正告发,欲全盘推翻“改土归流”的政策。由于张照一门心思都用在整治鄂尔泰身上了,在军事上却是一筹莫展。他这个苗疆大臣用兵不得要领,而且政策上 也有失误之处。他出于对苗民屡抚屡反、反复无常的憎恨,抓住苗民,不论降拒,一律剿杀 。这种野蛮的屠杀政策,把苗民逼上了绝路,反抗益坚,甚至手刃妻女从军抗清。“苗患” 在进一步蔓延,几成无可收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