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线索(下)

一个处于绝望中的女人,往往能够创造奇迹,而一个处于希望中的女人,通常都能激发自己无限的潜力。例如现在,我仅凭着娃娃脸警察透露给我的地图信息和那串电话号码,就一头扎进了洛城市最大的,也是年代最久远的图书馆。

若是以往,让我翻看这些晦涩难懂的历史资料,我大概会昏昏欲睡,可如今,我宁可连自己正常睡觉的时间都给牺牲掉。

谢苗每天都会陪着我,但她的眉头却是越蹙越深,到了第三天,她终于忍不住拉住了我的胳膊,小声的劝我:“丁宁,放弃吧,也许那个地图本来就是那些工匠随便画的。退一步来讲,就算那个地图是真的,你也是被顾家的人从那个地方带回来的,莫君生和安安都不一定还留在那个地方。”

“可我已经没有选择了。”

“丁宁,再这样下去你会生病的。”

“我已经病入膏肓了,在我遇到莫君生的那一天,我就已经开始生病了。”

我推开谢苗的手,打开一本与战国有关的书。这本书,没有作者,没有出版社,甚至连装订都有些简陋,但在书中,我却找到了那个与香薰盒上图案最相似的地图。我如获至宝,捧着那本书找到图书馆的管理员,向她打听。

管理员是个五十出头的阿姨,一身简单的装扮,却透出浓浓的书香气息。不知道是她本身的阅历,还是常年守着这个图书馆才拥有了这份气息。阿姨很和善,她瞄了一眼我手中的书,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告诉我:“这书,不是从正规出版社出来的。”

“那您知道这书的具体来历吗?”

“知道,图书馆里有记录,这本书还有别的一些书,都是好心人捐赠的。当时,那场历经十年的革命刚刚结束,所有与文化有关的事业都是百废待兴,图书馆更是资源匮乏。于是,发起了一场捐书活动。那个年代的人,不像现在这么功利,也都积极支持图书馆的重建工作,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到了约五万册的赠书。其中,有一少部分的赠书,是手绘本或者是手抄本,总之在现在看来都是很珍贵的书。”

“那这本?”我有些心急。

“别急,有的是时间。”管理员阿姨将一杯水推到我的跟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本书是位老先生捐的。他生前,是小学的历史老师,酷爱研究一些旁人不爱研究的历史资料。这本书,是他自己编纂的,也曾寄给过几家出版社,遗憾的是,没有人感兴趣。

于是,老人自学印刷术,一点点琢磨,用土法子印了一些,但大多数都被他的老伴儿给扔到炉子里点火用了。哦,老人生前,也常到这里来,每每说起当年的事情,都是连连摇头,既觉得好气,更觉得好笑。对了,有一点我得给你说明白,这本书里的东西,都不是从正史里研究出来的,而是一些野史。所以,你若是想做一些研究工作的话,这本书不适合。”

“我不是做研究的,我只是从别的地方看到过这个地图,所以很感兴趣。原本,我还想找这本书的作者,去问问这个地图是哪里,现在看来,是没指望了。”

“老人家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据我所知,他只有一个女儿,但对老人研究的这些东西丝毫不感兴趣。所以,抱歉,我也帮不上你什么忙了。”

“谢谢!”

我捧着书册,有些许的失落。

“姑娘,等一下。”

“阿姨,您还有事情吗?”

“是这样的。虽然正史与野史的记载都会有一些初入,但地图的话,相差应该是不大的。作为老资格的图书管理员,我建议你,可以选择同时期的书目,将类似的地图进行区域对比,然后结合现在的地图,兴许能有些不错的发现。”

“谢谢!谢谢您!”

阿姨的话,让我茅塞顿开,匆忙道谢之后,就拉着谢苗去找相关的书籍。

通过不断的对比,我终于找到了那个地方。三面环海,附近还有一座山峰,却并不是渔民的聚集地。

研究路线,购买车票,制定可能会遭遇突发事件的预案,以及购买自己可能用到的一些物品。例如,防身的器具,药品以及食物。车票,采取分阶段购票制,一部分通过网购,另外一部分则打算实地购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迷惑那些监视着我和谢苗的顾家人。

与此同时,我还制定出了两条不同的行走路线,以及搭车方式,通过抓阄的方式,决定我和谢苗分别会选择那一条。目的地,只有一个,就是到达那个小渔村所在的小城市。

在即将出发的前一天,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男人打来的电话。那个男人,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但我分辨不清,那个口音究竟属于那个地方。

他问:“你认识苗翠兰吗?”

我说:“不认识。”

他又问:“那你认识普兰吗?就是曾在XX孤儿院做过饭的那个普兰?”

听到XX孤儿院的名字,我呆愣了一下,看向正在研究线路的谢苗。

“你认识普兰吗?”

谢苗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

我清了一下嗓子,对电话那边道:“你是谁?为什么向我打听普兰?还有,你是怎么知道我的手机号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