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盈侧头一瞧,便见着自家弟弟谢均正远望着那贺秦氏离去的方向。
谢家的人向来有一副好皮囊,谢均亦不例外,从骨相里瞧就是俊美的。他的面容若是落在别人身上,免不了阴鸷冰寒,可他却偏生透出几分异样的和气来;再兼之他手里还捻一串小红檀木的佛珠,瞧起来便愈发平易近人了。
因擅吹箫,从少时起,谢均便有了个“飞箫公子”的美号。如今谢均二十又六,飞箫公子都要成了飞箫老爷,还是难挡京城闺秀对他思之如狂。
“怎么,瞧上人家了?盯得这样紧!那可是已出嫁了的妇人。”谢盈见他久久不移视线,打趣道,“姐姐这回来大慈寺,原本也是为了给你求一份好姻缘。你看你将过而立之年,却总不肯娶妻,平白让我操碎了心。”
谢均拨了下手里佛珠,道:“我不过是有些好奇罢了。”
谢盈问:“好奇甚么?”
“若是我不曾记错,那贺秦氏便是秦家的三姑娘,先前要死要活求着入东宫的那一位,姐姐不记得了?”谢均慢慢笑道,“她为了一个太子嫔的分位使出了浑身解数,是个要强又浑身带刺的丫头。如今怎么的嫁做了他人妇?”
谢盈露出恍然大悟神色:“阿均这么一说,我倒是也想起来了。太子殿下听闻那秦氏是个绝色的美人儿,便答应收她入东宫。结果那秦氏最后跑了,殿下对着秦家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谢均笑笑不答,捻着佛珠的手朝前一指,示意空海大师继续带路。
他没有告诉姐姐燕王妃的是,因着秦家开罪了太子,他也没给秦家好看。好长一段时日里,秦二爷秦保瞧着他便战战兢兢的。
这头谢家姐弟继续上香去了,那边的秦檀领着丫鬟上了马车,回贺府去。
一到贺府,便看到贺老夫人的丫鬟秋水正焦急地在门前徘徊着。见到秦檀回来,急匆匆迎上去,道:“夫人,您可总算回来了!老夫人快要被大人气厥过去了,您去瞧瞧,劝劝大人吧!”
秦檀听着秋水的话,挑眉悠悠:“这又是折腾什么呢?”说罢,便去了老夫人所居的宝宁堂。
在宝宁堂门前,便听见贺老夫人激动训斥贺桢的声音。
“你真是要气死我这个做娘的!这姓方的贫女能入我贺家门,已是祖坟上冒了青烟!你竟还要抬她做贵妾!桢儿,你究竟是被下了什么迷魂药?”
从贺老夫人的话来看,发生的事儿和秦檀猜想得差不多——贺桢有意抬方素怜为贵妾,求到了贺老夫人的面前。
依照大楚律法,妾室有贵贱之分。贵妾是主子,能上家谱,也能亲自抚育生下的子女,一般皆是有些身份的女子;而贱妾通仆婢,即便生下子女,也只能送去主子处抚养,若是见了亲生的儿女,必须口称“少爷”、“小姐”,行下仆之礼。贵贱之分如此分明,难怪贺桢想要抬举心爱的女人。
秦檀还未开口,她身后的青桑已开始打抱不平了:“大人真是魔障了!那个方素怜,到底有什么好的?瞧不出大人竟是如此负心薄幸之人!”
一旁的红莲责备地看了她一眼,道:“青桑,慎言。”
秦檀没有理会丫鬟的多嘴,而是理了下鬓发,施施然步入宝宁堂,悠然道:“夫君这是要抬方姨娘做贵妾呢?”说罢,裙角儿一旋,便在圈椅上头姗姗坐下了。
贺桢跪在老夫人面前,薄唇紧抿,眼底有一丝清高的倔强:“秦氏,我是一家之主,要抬谁为贵妾,当然是由我自己做主。”
秦檀笑得花枝乱颤:“大人,你若当真那么说一不二,又怎会跪在娘的面前呢?”
贺桢身旁的方素怜正无声地哭着,满面忧虑之色,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莫说是贺桢,便是秦檀看了也心生怜惜。但秦檀很快打住了自己的情绪,对贺桢道:“夫君,若要将贱妾抬为贵妾,总得有个由头。她是替夫君开枝散叶,还是操持内外了?若是无功无绩,便被抬为贵妾,说出去难免惹人笑话。不仅仅是夫君你会被人说上一句‘治家不严’,就是方姨娘,也会被扣上个‘狐媚’的帽子。”
贺桢微愣,竟觉得秦檀说的有几分道理,像是在真心实意地替自己考虑。
“照我说呀,不如这样。”秦檀十分大方,道,“只要方姨娘有孕,夫君便立即抬她为贵妾,我绝无怨言,还会亲手送上贺礼。但若方姨娘没有为夫君产下子嗣,请恕我不赞成这桩事儿。”
这条意见十分合理,便是贺老夫人也点头附和。贺桢蹙眉思索一会儿,对老夫人道:“娘,儿子也觉得这个主意甚好。”
于是,这件事儿便这般定下来了。方姨娘虽哭的梨花带雨,可她身旁的丫鬟却是喜笑颜开,低声道:“太好了!依照姨娘如今受宠程度,要想怀孕不过是朝夕之事!”
方素怜微惊,连忙道:“我又岂是因着贵妾一事在哭闹?不过是伤心大人为了我惹怒老夫人罢了!素怜不过一介贱妾,不值当!”
秦檀听了,笑吟吟的,并不反驳。
只有她秦檀知道,方素怜就是个没有子女缘的——秦檀过世那一年,嫁入贺府五年的方素怜才堪堪怀上第一个孩子,胎象还甚不好,一副随时会滑掉的模样。
方素怜想要抬贵妾?
先等个五年再说罢!
玉台将秦檀领到了王府内府,燕王妃谢盈正立在池子边,朝水池里丢着鱼食。
那池子里团簇着一片金红,远远瞧去,有连腮红、玉带围、金锦被,皆是背有十二白或十二红的名种。王妃一扬手,磨好的鱼食末儿便纷纷落在池里。鱼食是用干地锦菜和嫩苋菜磨的,一到水面,就引来群鱼争跃,水面上一片热闹。
“贺夫人来了?”王妃听见响动,微抬了头。谢盈的面貌生得大气耐看,仪姿也是端庄大方,很显然,她的一笑一步皆是仔细教养过的。朝秦檀看时,她抿唇一笑,柔而不近,威而不厉。
“见过王妃娘娘。”秦檀给燕王妃请安,笑道,“上回王妃娘娘赐下了一柄玉如意,我不敢怠慢,恰近两日得了一只野山参,就连忙给娘娘送来了。”
燕王妃洒尽了手里最后一把鱼食,拿帕子慢慢擦着掌心,悠悠道:“贺夫人真是客气。坐吧。”她身后设了两把椅子,另并鸡翅木的矮几食盘等物。有丫鬟端来了几样秀气点心,精精巧巧的,雕成含苞待放模样,似在那食盘里开了几朵梅花。
“贺夫人,这段时日,宫中的恭贵妃娘娘可有差人找过你?”燕王妃端起茶盏,浅呷一口,语中带着担忧。
前回在燕王府里,秦檀出言教训了寄住在燕王府的表小姐周娴,这周娴正是宫中恭贵妃的侄女儿。恭贵妃对周娴疼爱非常,为了周娴,贵妃没少磋磨燕王妃;王妃会担心恭贵妃找秦檀麻烦,也是常理。
“不曾。”秦檀摇头,“我家夫君不过区区五品小官,恭贵妃定不会把我放在眼里。”
燕王妃笑起来:“你想得倒是舒畅。若是哪日贵妃娘娘真的要罚你,那你也是躲不开的。日后见了周姑娘,还是顾忌着些,不必替我出头。”
言语间,燕王妃竟有把秦檀当做自己人的意思。
秦檀笑着点点头,心底却是不慌不忙。她重活一世,比燕王妃了解更多的事情,譬如陛下很快就将驾崩,届时,恭贵妃就成了吃斋念佛的恭太妃,权势大不如前,凄凉得很。因此,就算得罪了恭贵妃也无妨。
两人正说着话,小径处忽走来一位嬷嬷打扮的女子,手上端着一道锦盘。
这嬷嬷唤作青嬷嬷,乃是燕王府内院里头的女管事。
“王妃娘娘,这是金银作所制的首饰,王爷说了,先送到您这儿来过目,若有不喜欢的,送回去再改。”青嬷嬷恭恭敬敬地端上锦盘,只见那盘中放着几样手镯耳钳、簪子花盛,瞧着甚是光彩夺目。
王妃笑笑,对秦檀解释道:“王爷是个有心人,每季皆托宫中金银作造办时新首饰。”说着,她用手指拂过一串耳坠。忽而,王妃像是注意到了什么,问,“我记得王爷这回得了一块上好的缠丝黑玛瑙,极为难得,怎么不见这些首饰上用了那玛瑙块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