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君向殿下请奏,下一步,是否将大

军开赴西境,平定蛮夷。」

陈松恭敬向着赵玄启奏道。

军务大事。

各上将军都是直接向陈松汇禀,然后统一启奏给赵玄。

不过现在有了白起掌军之后,次序也随之变了,各大上将军直接统师便是白起,白起直接受命于赵玄。

「传孤诏谕。

「骊山,蓝田,镇边,先秦,四大营原地休整三月,整顿军务,训练地方守军。

「三月之后。

「骊山,蓝田,先秦,三大营两百万锐士开赴西境,荡平蛮夷诸国。」

赵玄沉声道。

先秦有百万锐士,随着臣服大秦,他们也被规整为一营,目前大营仍为白起直接统帅,不过,随着这先秦大营彻底规整,还是会重新划分两大营,并且会在大秦战将之中择选上将军统领。

随着大秦疆域的增长,兵力也会随之增长,这是必然的。

「臣领诏。」

陈松当即领命。

「殿下圣明。

「这近三载时间,各大营的锐士都劳苦功高,的确需要时间来休养。

「而且殿下下达募兵诏谕后,自宋地已招募百万守备军,这三月时间也可将他们调派镇守,用以镇压刚刚平定诸国的乱象。」

李斯恭敬的道。

还是那一句话。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虽然大秦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吐蕃,元,辽三国给攻灭了。

大局虽定,暗地之中的乱象短时间内不会平息。

哪怕是已经在平定多年的神雕大陆,不时也会有些小乱象来。

毕竟随着大秦的兵锋进攻,铲除的敌人无数,仇人也无数,他们虽亡,但也有余孽,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而大秦的守备军,黑骑就是针对内乱的。

以如今大秦的国力。

别说现在整个大秦数百万的兵力,就算达千万也养得起。

「自诸国得到的刑徒军有多少?」赵玄看着韩非问道。

「回殿下。

「臣与兵部的文大人已经将刑徒

军兵力统筹。

「吐蕃有刑徒军二十五万,元国有刑徒军四十万,辽国有刑徒军五十万。」

「除此外。

「还有明教起义军六十万。」

「刑徒军,可为炮灰死士,减少我大秦锐士伤亡,至于那明教起义军,大多是被元庭逼迫而反的农民,还有匠人,他们还需安置。

「对于这些起义军。」

「臣与李大人,还有冯大人他们商议,已有对策,择其精良,择其功,编入各大营为卒,至于其中的老弱,发放抚恤,发于乡间。」

韩非恭敬启奏道。

「你们定下的策略不错。

「就如此去办。」

赵玄点了点头。

有韩非,李斯,冯去疾他们定策,赵玄自然不会质疑。

这就是良臣的好处。

如若事事都亲力亲为,那无论是赵玄还是他父皇都有处置不完的事了。

「三月之后,吾大秦各大营开赴出征西境蛮夷,将所有刑徒军都带上,用以攻城。

「每一大营带一国刑徒军。」

赵玄又说道。

刑徒军。

刑徒之名。

自当初赵玄创建这刑徒军开始,就代表着他们与大秦的锐士不同,他们本是刑徒,得大秦天恩而不赐死,想要成为真正的秦之锐士,唯有杀敌建功。

而这个杀敌建功,首先就是攻城之战。

这一点,大秦一直都在延续。

没有什么仁义不仁义,这本是弱肉强食。

「殿下圣明。」

众臣齐声道。

没有人觉得意外。

「启奏殿下。」

「昔日我大秦收服明教,是为了明教在元国的影响力,如今元国已灭,而明教在民间的教义却是有些蛊惑人心,臣以为,明教无需再存在,可将明教教众编于军中,实力强大者,可收入供奉殿。」

李斯又大声启奏道。

此话一落。

赵玄眉头微微一皱。

似在沉思。

「李爱卿说得对。

「明教,的确没必要存在了。」

「于我大秦而言,如若让明教教义在民间蛊惑,这也是一个不定隐患。

沉思片刻后,赵玄也点头应允。

明教。

在后世又称之为白莲教,教义极为蛊惑人心,于乱世而言,或可,但于大秦盛世而下,便是不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