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闻四(怀洲)番外下

闻若翡吃了一惊,抬头看妻子。

两人对视着,沉默着。

最后他笑了笑,“莳君,你真想生一个儿子?”

她没回答,半晌后不太确定地点了点头。

“真的吗?”

“……是。”

“如果你真想,你要我做什么我都会做的。”妻子是个爱面子的人,主动来找他和解,他心里倒是不自在起来,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就是一个月一回嘛。

妻子想怎样就怎样吧,这可是当初好不容易在人海中寻出来的人啊。

“下回我会好好努力的。”他补充。

林莳君抿着嘴笑。

忆起前夜的种种尴尬,他也不觉笑了起来。

建明二十六年末,京都城被叛军包围。

闻若翡已经两个月没回过家了,戎装穿在身上也没换下来过。

直到闻若青领着一万燕云军远远在城外西郊驻扎下来,武陵军减缓了攻城的势头,他才稍微轻松一点。

除夕夜他在家里匆匆吃了饭,再度赶到北城军营的中军指挥处。

夜深的时候,他媳妇也来了。

她约着尹沉壁来给军营里的士兵送饺子,出锅后她盛了一碗,亲自端来给丈夫。

屋里议事的人很有眼色,都找借口退了出去。

闻若翡握住妻子的手,笑道,“辛苦你了。”

林莳君心疼地瞧着丈夫的脸,这段时间他消瘦了很多。

“我不辛苦,只怪我什么都不会,不能帮你分担。”

“谁说的?”他道,“你帮了我很多。”

自从嫁给他之后,林莳君在料理内务和养育女儿的同时,也在尽力地了解着丈夫手头的事务,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书工作。

两年前闻家暗桩组织天.衣斋交上来的东西,就开始由她整理汇总了。

闻若翡埋头吃饺子,她走到一边帮他收拾着桌子。

“这是什么?”她拿起几个卷轴。

闻若翡看了一眼,“这两天邓老先生让书院的几个学子过来帮着做些文书工作,我那天说了说想劝降武陵军的事,几个学生帮着写了几封劝降书。”

他说完,放下筷子,“其实我不需要,所以就都还没看。”

林莳君拖了把椅子坐下来,把卷轴一一打开细看,笑道,“那我瞧瞧。”

一刻钟后她把一个卷轴递过来,“你看看这篇。”

闻若翡接过看了看,笑了起来,“写得不错啊,书院的学子们水准越来越高了。”

他看了看落款,“咦,尹怀洲?”

“尹怀洲,不是沉壁的弟弟吗?”林莳君道。

“是啊,昨儿他是来过,这孩子还有点意思。”闻若翡想了想,把那卷轴放在袖中,“这个写得不错,可以帮我省去些功夫。”

二月末,闻若丹率领二万燕云军从西北赶来,闻若翡揣着那封劝降书和闻若青一道,去了武陵军的军营。

武陵军归降后,京都局势一天天好转,战线不久就转移到长江一线。

有天闻若翡把尹怀洲从招兵处叫了过来。

“这几天,你跟源姐儿见面都聊了些什么?”他出其不意地问。

“……没,没什么,”这少年人一下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说,“就,就是打了几个照面而已。”

“真的么?”闻若翡盯着他。

尹怀洲镇定下来,反问他,“闻四哥此问是何意?我自问并无逾矩的地方。”

闻若翡观察着他面上的神色,反倒笑了起来,“没什么意思,随口一问。”

六月闻若青夫妇启程去了辽东倚堑关。

临走之前,闻若青跟四哥说,请他空闲时帮着关照一下尹家母子。

闻若翡一口答应。

他现在辞了朝廷的职务,无事一身轻,关注的重点也全放到了闻家的情报网和暗桩组织上。

瑞庭书院本来就与闻家有很紧密的联系,何况他一直暗中观察着那小子。

不过他并不打算做什么,能不能挣出什么前途,有没有这份自信和勇气上他家向他妹妹提亲,一切都要看他自己。

他也在暗暗留意着其他几个年轻人,毕竟是自己妹妹嘛,终身大事他这当哥的不能不替她打算。

就看哪个人能脱颖而出了。

闻若翡现在每天的日子过得很舒心很悠闲,与家里人相处的时间也多了。

每天清早他练完武后,会把璎姐儿叫到书房里,询问她头天的功课,教她一篇太公六韬,然后再亲自牵着女儿的手,把她送到先生那里。

回书房后收收西北来的信件,处理一下各地汇集上来的消息,下达一些指令,等他媳妇处理完内务过来了,就把东西丢给她整理,自己到书房院子的一角花圃中给他养的花除除草,浇浇水,逗逗廊下笼子里的鸟。

下午一般会会客,到前院的书斋与府里的师爷们闲聊几句,有时也带着媳妇去瑞庭书院拜访一下书院的先生们,天南海北地高谈阔论一番。

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啊!

不过还是有一点不好,自从有天他跟他媳妇保证无论生不生儿子他都不会纳妾后,他妻子就很高兴地解除了每月一次的固定任务,接连几个月的折腾,让她现在想起这事就心有余悸,腰也隐隐作疼。

能解脱一下她很开心。

既然丈夫都保证了不会纳妾,多年相处下来,她也很信任他,于是也就把生儿子这事完全抛到脑后了。

先休息一阵再说吧。

闻若翡孤零零地住在书房里,眼巴巴地盼着妻子把自己领回去。

某天他跟妻子商量后,把璎姐儿领到了将军府的武师傅卫师傅的院子里。

自从铭哥儿去西北后,卫师傅就闲了下来,这时见四爷把自己女儿领来了,就问他:“四爷这是何意?”

“就是这个意思。”他说罢,唤璎姐儿,“快给卫师傅磕头”。

璎姐儿利落地跪下,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头,脆生生道:“师傅!”

卫师傅笑着受了。

金秋十月,锦华山的枫叶开始泛红的时候,将军府迎来了两位客人。

是瑞庭书院的杜鹤鸣老先生和前两日刚在桂榜中看到自己名字的尹怀洲。

尹怀洲一身烟水色长袍,头发一丝不乱地束在青玉发冠内,唇红齿白,清隽修长,就是神情略有点紧张。

杜老先生是个矮胖的小老头,穿了一身蓝灰色的长衫,衣服上一左一右挂了两个布口袋,脸上的肉把眼睛都挤成了一条缝儿,光看相貌,实在是想不到此人便是名满天下,德高望重的名师大儒。

能得他亲自保媒,可以说是天大的殊荣,而且尹怀洲能得杜老先生如此看重,足以说明他的人品才学都是出类拔萃的。

闻若翡坐在自家书斋的会客厅左下首,看着站在中间的尹怀洲,暗暗点头。

闻存正和杜老先生一左一右,坐在厅堂上首,闻若翡目光往父亲椅子后的屏风溜了一眼,不出意外地辨认出了母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