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集众成神之道

除了这具躯壳的特殊感应能力让姜乾感觉十分新奇之外,他对那一老一少的谈话内容也很感兴趣。

从他们的谈话内容中,他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了孟十七。

最初,当他对蛮巫的了解还很少的时候,也没觉得他这称号有多特别,可当他长住与祖鼎山脉,对蛮巫的了解甚至已经超过修行界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孟十七这个名字和蛮巫的传统风格有很大的不同。

当时他心中就渐渐有种猜测,这个孟十七或许和孟祖有什么渊源,甚至就是其后裔。

现在,这个猜测从这一老一少的对话中得到了证实。

只不过,这个“孟十七”、“孟十九”却更类似于一个特殊的名爵,头衔,称号,而并非他们真正的姓名。

他猜测,那个孟十七,很可能就是孟祖的十七世孙,而这个孟十九,就是孟祖的十九世孙。

孟祖后裔中,每一个世代应该都会有这样的名爵称号。

想到这一老一少很可能都是孟建国的血裔后代,他们现在的目的地明显就是自己这里,姜乾心中难得升起一些特别的期待来。

之后三天,姜乾又数次因为特殊感应出现一些视觉之外的画面。

而从那些画面的轨迹,姜乾却能够清晰的拼凑出那一老一少的行动轨迹。

两人进入祖鼎山脉后,并没有直接往他这里来,而是连续拜访了多名故旧。

那些被他拜访之人,不是地巫就是天巫,都是现场观礼见证了这具躯壳突破之人。

从这些人口中,姜乾也知道了这个老者就是孟十六,他带着孟十九拜访这些人,却是想从他们这些亲历者口中掌握更多有关自己的信息。

让姜乾觉得有趣的是,那些被他拜访的地巫乃至天巫在谈及自己的时候,自己并没有丝毫感应,因为他们心中对“乾辕龙”并无丝毫概念,直到孟十六出现,言语间并没有点明“乾辕龙”这点,但他心中却有着明确指向,然后,他的感应就像是有了准确的定位一般落在了他们身上。

他们的谈话除了让孟十六、孟十九对素未谋面的“龙”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之外,姜乾也从孟十六自惭的言语中了解到,他现在的巫修境界之时勉强迈入到了地巫层次。

这还是用了一些超常规手段的缘故,用他自己的话说,“驽钝得很”,如此实力的他却能被其他地巫乃至天巫迎为座上宾,姜乾想来,这也只能是他是“孟十六”的缘故了。

“看来,每一代名爵的获得者,并不是纯看巫修资质的高低,而是有着更综合、更全面的考量。”

当孟十六带着孟十九拜访了最后一位天巫后,从他们的言语中姜乾知道,两人将于次日去祖鼎圣殿拜访老殿主及其他大巫。

姜乾肯定,他们的谈话内容必然会涉及到孟十九改修新法之事,在孟十九面前,孟十六的态度固然十分强硬,不容有丝毫回旋余地,但真正行事,却还是非常慎重的。

他还想着通过两人与老殿主以及其他大巫的交谈,窥探一番祖鼎圣殿内部的局面。

却没想到,什么感应都没有出现。

“他们不可能没有谈及此事,更大的原因,可能还是我这种特殊的感应能力才刚诞生,现在还很弱小的缘故。”

又过了一日,姜乾终于看见,孟十九一个人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之中,孟十六并没有随他一起。

感应到孟十九“火辣”目光的注视,慵懒匍匐的龙兽躯壳睁眼向他看去,孟十九脸上立刻露出讨好的神色,手中出现了大把奇珍灵果。

“看来,我的弱点你已经很清楚了。”

控制龙兽躯壳将这些“贿赂”全部吞了,姜乾也就任由这个孟十九近距离的接触。

姜乾也通过全知视界翻阅着孟十九的思维,因为他心心念念的全是改修新法之事,所以,倒是让姜乾直接将那篇久闻其名的《如来降龙》给彻底弄明白了。

以他现在的见识,觉得这篇秘法归根到底,其实完全可以纳为两式,一为【如来式】,一为【降龙式】。

要掌握这两式,前者需要心有“如来相”,后者需要心有“龙相”。

只要成功将这两种“相”种入心田,那究竟是佛光初现,还是佛光普照,抑或万佛朝宗,又或者是潜龙勿用,飞龙在天还是亢龙有悔,都只是具体的“用”而已。

甚至,只要对那根本两式掌握地足够精纯,完全可以摒弃具体之法,直接根据自身具体需求,创造出更契合于自身、更契合于当下的如来式与降龙式。

而且,让姜乾感觉有趣的是,创功者似乎也知道要在这个世界中于心田种下“如来相”和“龙相”有些不现实,所以,在这两个最根本处却选择了一种开放式的处理方法。

譬如,你不知如来没关系,完全可以大日为根,然后根据自身对光明,对智慧,甚至对慈悲,对众生的领悟,种下属于自身的“如来式”,所以,不同人的领悟不同,如来式的威能也将不同。

同理,龙相也是一样的处理办法,其本质是极致的尊贵、神圣、威严、霸道、强横、凶厉等等的具象,“乾辕龙”只是承载这一切的载体,正如“如来相”的本质乃是承载光明、智慧、慈悲、众生等等意象的载体一样。

只不过,创功者就是以“乾辕龙”作为这一切的载体,那么无疑种入“龙相”时以乾辕龙为基就是最好的,最契合的。

可若实在没办法,以其他形象为载体也不是不行,比如在此之前,所有修习此法者,种入心田的“龙相”其实都是“翼龙相”。

“有趣,有趣。”

按理,姜乾自身是无法修习此法的。

因为此法乃是灵魂法,心灵法,必须具备灵魂才能修炼,而他没有。

但孟十九一次无意间的感慨却让他心中一动。

“要是你也修炼了这法门不知道会是什么效果。”

是啊,我不能修炼,可这种思路能不能以某种方式复现于这具躯壳之上呢?

在从孟十九的思维中习得如来降龙后,姜乾心中就忽然有种感觉。

自己现在塑造的这具龙兽躯壳,哪怕完全蜕变为血脉源头乾辕龙的形象,依然算不得乾辕龙,不过是徒具其形罢了。

因为乾辕龙不单单有着形体上的要求,在精神层面,同样有着严苛的要求。

而这个如来降龙的情况,却恰好与自己的情况截然相反,只摩其神,而乏其形。

在这里,神并不比形高级,形一点也不比神低下。

形是神存在的载体和根基,若是没有形的锚定,那些“神”也将如水中浮萍一般缥缈不定,只能作为辅助的秘法,而无法成为真正的传世、传道之根基。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一旦自己这具躯壳蜕变为乾辕龙形象的完全态,那么,“龙相”就可以形神相合,形神兼备,说是为蛮巫、为此界新增一条大道之途也毫不为过。

反过来,若是这具躯壳在形的基础上得到了“神”,那岂不就变成了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乾辕真龙?

不过,这似乎又给绕回来了,空有躯壳,没有灵魂的状态,如何修此法而得“神”呢?

姜乾心中想着这个问题,全知视界下,他也在见证着孟十九如何一点点将“龙相”种入心田之中。

在亲眼见证此躯形象是如何被他一点点烙入心灵,并以此作为统摄所有“降龙式”的源头,姜乾心中却升起一股“殊途同归”的感慨。

虽然具体的法门不同,但他总觉得,这种方法,和他在此躯血脉源头烙入乾辕龙痕迹,在裴裳躯壳红尘丹中反复摹刻下真身神形,甚至创造铁血军煞道神通“法象万变”那最初的法象种子的凝结技法,军魂的催发诞生方式……

方法不相同,用途更是迥异,甚至都不在同一条道上,但他却感觉在某个更高的层面上,这些方法却又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可当他真的尝试去触摸、去抓住这个“一致性”的时候,反倒什么都没捞着。

“还是积累不够。”

姜乾也不气馁,他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耐性。

这日,在姜乾的亲眼见证下,孟十九将此躯形象完完全全的种如心田,化作“龙相”。

就在“龙相”在其心田中彻底成型的那一刻,姜乾心中一震,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