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全知视界的范围越大,黑泥分身便能掌握更多的主动。
而更加可喜的是,当黑泥一点点从蛮兽体内渗出,包括近在迟尺的巨蜥蛮兽在内,石岛上四位金丹层次的蛮兽全都没有丝毫的反应。
虽然在潜出之前姜乾心中便已有八九分把握,毕竟黑泥只是他意识感受到的形态,其本质却是由清浊二气共同“调制”出来的,除非它主动侵入某个生命会引得其本能的抵抗排斥,不然,这团黑泥在其他生命的眼中应该都是不存在的,但真的证实了这一点,他心中还是轻快的松了一口气。
当黑泥全部从蛮兽体内渗出,匍匐沉睡的蛮兽没有任何变化,依然安静的匍匐沉睡,在他的全知视界下,体内的生机依然流畅的运转着,看不出丝毫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便是,这只蛮兽现在只是一个空空的躯壳,若将身体视为一个房间,灵魂意识是这房间的主人,那这蛮兽现在就是个无主空房,不仅原主已经没了,连鸠占鹊巢的临时住客现在也暂时离开了。
用全知视界仔细观察了一番这具蛮兽躯壳的状态,黑泥分身便无声与石岛岩面相融,通过全知视界的指引,来到巨蜥蛮兽头颅位置。
巨蜥蛮兽单是头颅就大到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好在它沉睡时四肢匍匐,身躯和头颅都贴在地面,当姜乾以黑泥分身从岩面下无声潜行到巨蜥蛮兽头颅下后,全知视界的范围刚好能将它的头颅完整的囊括其中。
然后,姜乾“看到”它的思维。
相比于人类的思维一层套一层,层层叠叠,若不主动激发,很多思维记忆连其本人都想不起来,姜乾自然也就无从阅读,只能看到最表层的那些,蛮兽的思维就实在是太好阅读了。
就像是在看一本儿童读物。
简单,纯粹,没有杂念,明白,通透。
而他想要获得的信息,根本没有丝毫难度,就放在它思维最中心的位置。
巨蜥蛮兽和它的四只幼崽生活在蛮荒更深处的某个大泽之中,日子悠闲而惬意。
一日,一道宏大的,巨蜥蛮兽根本无法抗拒的意念落到它心中,自那之后,巨蜥蛮兽带着它的四只幼崽便踏上了寻找白象王骨骼残片的旅途。
在姜乾鸠占鹊巢之前,巨蜥蛮兽带着四只幼崽已经在其他水域寻找了三年。
明明智慧低下的巨蜥蛮兽,却能够克制住本能的欲望,在寻找的过程中,始终注意隐蔽自身,哪怕是发现修行者这类蛮兽死敌它也选择隐匿——这也是修行人始终不曾注意到此事的主要原因,因为与蛮兽常年厮杀的他们早已形成了一种印象,一旦修行人与蛮兽遭遇,除非力量悬殊到生命层次上的差距,让它们从血脉层面感觉到死亡威胁,同境界相遇,蛮兽总是那个率先发起攻击的一方。
能够在莽莽蛮荒准确的找到经过刻意隐匿的骨骼残片,在寻找到此物后又能目标如此明确的来到杓山深处,于这隐蔽之地聚首。
这一切的源头,都是那道突然降临的意念。
直到现在,这道意念依然安静的悬在巨蜥蛮兽意识的正中央。
在寻找白象王骨骼残片这件事上,这道意念才是绝对的主导,甚至能够压制住巨蜥蛮兽的生命本能,使其完全遵令行事。
姜乾“看着”那道意念,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奇特的书籍。
其奇特处在于,在他刚翻开的时候,这本书仿佛是一团无序的乱码线条,可当他翻开去看它时,这些乱码线条开始变化,变成他最习惯的乾辕文字。
而他阅读了巨蜥蛮兽的思维,却知道巨蜥蛮兽从中看到的是一幅幅画面,一道道影像。
姜乾心中升起明悟:“这就像是一面镜子,它具体以什么形式呈现,完全取决于‘阅读者’自身,以最能让‘阅读者’理解的方式传递其意图。”
姜乾感觉这种方法很精妙,这甚至是值得自己学习的,自己若是也能娴熟的利用这种技巧,不仅可以对不同的语言进行“转译”,与那些压根没有语言意识的低智慧生命也能达成交流。
这般想着,姜乾就发现,当他“看着”那道意念的时候,那意念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文字如同一个个自发光的光源体一般,将其光芒向他这位“观察者”投来。
而这,就是这道意念控御巨蜥蛮兽的手段。
它们将会如同法则一般给阅读了它的观察者们制定出全新的行为模式,哪怕这种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违逆了这个生命的本能,使其不知不觉间变成为其所用的傀儡。
“这是什么神仙手段!”
姜乾心中赞叹,这是直接改写“出厂设置”啊,还是针对金丹层的蛮兽。
不过,面对那向他照射而来的光芒,姜乾也没有躲避,这些“光芒”就像是投入到茫茫无一物的虚空,根本找不到一个名为观察者的载体,而姜乾,却就是这个虚空本身。
看了巨蜥蛮兽的情况,黑泥分身又在姜乾的意念下来到巨蟒蛮兽身下,全知视界内,看到的情况与巨蜥蛮兽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