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之言:我为什要写这本书

只是这个世界上,能花大量时间研究股市中万般不同的人太少,但只有花大量的时间研习股市,你才能获得盘感,你才可能成功。

不要因为中途走了弯路就放弃,成功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股市里的错误,是你成功的机遇,发现错误,克服错误,你才会成长。

要学会在股市里把曾经的错误转换成以后做股票时的养分,因为曾经犯过,所以要尽量避免,只有如此,才能在股市里成长。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的就是:努力和勤奋之后的自己的体悟,是股市成功的唯一途径,要学会利用曾经犯过的错误。

说了这些,其实我只是想告诉朋友们,在股票市场中,想获利,除了提高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没有别的捷径。

提到经验和能力,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哪有那么容易,从何下手?

说一些我的经验,就当故事听听吧,或者当笑话看看,别太当真。

那年,我连K线也看不明白,连均价线也不明白,也看不懂MACD,却带着无限的憧憬,懵懵懂懂的踏进了股市。

因为什么也不懂,最初的三个月,我在股市里亏的体无完肤。

那时候真是高手,高频率的出手,就像今天许许多多的新手一样,玩的是超级短线,今天买的总留不到后天收盘,还总想低买高卖,实际上做的却总是高买低卖。

奇怪的是,当初虽然亏钱,却并不心疼,就像在做一个无关痛痒的游戏。三个月左右,我亏了三分之一多。四月的时候慢慢有感觉了。大盘不好的时候亏钱可以怪大盘,那行情好的时候咋还亏钱?

于是,开始找各种各样的理论,当时能在网上找到的关于炒股的资料并不是很多,但能找的都拿来看看,今天看这个,觉得很受启发,明天看那个,也觉得很受用。

当时的我,以为看懂了那些文字,就明白了股市。以为看懂了几个理论,就成了江恩第二,彼得林奇第三,看了几个别人的所谓技巧、要点就成了第二个杨怀定,想想当时想的真是简单。

但实际呢,还是亏钱,依然亏钱。还加了一个坏毛病,以为自己很懂。当时真的以为自己很懂。虽然当时依然亏钱,但还是乐此不疲,操作次数虽然相比头几个月少了不少,但依然频繁。

这个时候我痛苦了很长时间,认识到可能是因为自己比较笨,于是想着只能跟着大神了,大神们都怎么操作的?于是走上了一条绝路,听消息,看股评,每天甚至花10几个小时思考为什么涨,为什么跌。 结果还是亏损

浑浑噩噩不少时间,一直想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方法,属于自己的规则,验证了上百种方法,每次认为方法可行,兴冲冲的杀进入,以为能盈利,结果都是灰头土脸的亏损出来,自己扇自己两个耳光,然后对自己说,再来!

回想那个时候,真是黑暗。

突然有一天,我觉得累了,很累很累,心累。亏的太多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已经亏了将近亏了近70%。虽然相对于现在而言,当时的几万块不多,但对于那时的我而言,真的不少。

那两年,心气越来越浮躁。对着上窜下跳的大盘,我的心也变的躁动不安。有时候因暴跌没有立场,后悔,有时候因暴涨百点却踏空,失望。有时候明明是亏,却对别人说赚钱。

心里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对自己很失望,有时候绝望。开始否定自己,如同现在许许多多的一些经常亏钱的新手一样,突然间想放弃了,感觉走不下去了,这样下去真的不行。

我开始心灰意冷。不交易了。

之后,对股市,有时候有时间也看看,但没有交易。

我只是一个旁观者。但正是这样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我却意外的体悟到一些股市里的道理,趋势,一定要学会看趋势。工作的三年,相对比较清闲,所以有些时间复盘。

那三年,除了当时我的女人知道我经常看一些红红绿绿的东西,没有人知道我对股票还有感情,尽管曾被深深伤过。

那三年,我体悟到,原来一些股票在起的时候有一些相对固定的模式,包括跌背离、白色十字星,双洗牌等等自己现在一直沿用的方法,在那个时候有了相应的选股模式的雏形。

依然没有人教我,也没有钱去听所谓大神的讲座,只能自己通过历史K线去验证正确率,一张一张图形过,每天至少看1500张左右图形,然后分析为什么上涨,为什么下跌。

曾经为了10日均线有效还是13日均线有效,20日还是21日均线有效,废寝忘食的研究了一个多月。现在想来,有些幼稚有些可笑。

但是,收获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每天坚持复盘,每天看大量的图形给了我良好的盘感,直到现在一张图拿出来,我脑子里很清晰的知道这张图今后可能会怎么走,这种盘感没人能教给你,只有长期的付出,才能获得。

于是我再次用一些资金进行交易。开始试验自己所观测到的方法。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校验,慢慢有了几个固定的选股模式。

后来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统计,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股票的走势是相似的,我在想,为什么相似,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思考的结果现在送给大家:

假设每个股票都有自身的波动走势,那么有一部分主力资金想要获利,必须按照一个自然规律去操作,那就是低买,高卖。在主力低买,高卖的过程中,在盘面一定会留下一系列痕迹,这种痕迹可以每天都反应在盘面上,很多根K线组合起来,就成了一张图,而这张图,就一定有相同点,所以,看起来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