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街坊可都是想看热闹,但是沈家是少有的功名之家,他们是吃罪不起的,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要回去。
茂氏哪里肯,她是聪慧的,看沈夫人这一脸不明白的神态就清楚了,这嫁妆恐怕是不好要了,这要是没人看着,不是他们沈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毕竟真要是告到府衙上,那些人都是认识沈辅林的,他们姜家就难了。
所以必须要一口气,在这里说个明白。
“怎么,拿不出嫁妆来,准备把人都赶跑了,我原想着你们家不过就是薄情寡义,把一个伺候过老人的媳妇赶出家门,德行有亏的人家,谁知道这还不算最可恶,这心肠黑到连休弃媳妇的嫁妆都要给吞了!”茂氏大声的嚷嚷道。
沈老夫人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好容易忍不住才没有发作,对着茂氏说道,“好一个牙尖嘴利的村妇,我不和你说,你把姜秀娘喊出来,我和她说过,这嫁妆不急,等着我们沈辅林回来在跟她谈。”
茂氏瞄了眼姜秀娘的方向,姜秀娘这才起身出来,见到沈老夫人,还是如往常一般端庄的福了福,深吸了好几口气,按照之前姜秀枕说好的回道,“老夫人,关于嫁妆的事情,我兄长说我年少不经事,不知道这规矩,从来没有说人和离了,还没带着嫁妆回去的,也只有地痞无赖般的婆家,才会赖着不给。”
沈老夫人像是不认识这个孙媳妇一般,睁大了眼睛看着她,道,“好哇,原来你以前的恭顺谦和都是装的,这会儿终于露出狐狸尾巴了。”
姜秀武烦的不行,觉得这个沈老夫人就是个傻的,他妹妹性子好,人家说赊着就同意缓一缓,他们可不会同意,当他们姜家人都死绝了?没人给姜秀娘撑腰不是?
说起来姜秀娘这和离也是很突然,上个月还去看过,送了家里刚采的野菜,并几个野味,那时候一切都好好的,结果前几日突然让人捎了信过来,说是已经开了沈家祠堂和离了,书信写都写好了。
当时姜家老太太就直接晕过去了,气的不行,要不是他们拦着,当天就要过来讨要公道了。
还是在外面闯荡过的大哥姜秀枕说,强扭的瓜不甜,沈家这时候能做出这种事儿来,以后那沈家儿郎高中,妹妹的日子只会越艰难,他们也是见识过许多大户人家,因为看着儿媳妇不满意给蹉跎死的。
既然和离了,就赶紧接回来,好歹把人保住,只是这嫁妆是不能同意缓一缓的,须得一分一厘不少的讨要回来。
想到这里,冷冷的挡在姜秀梅的前面,正面迎上沈老夫人的目光,道,“我妹妹还小不懂事,你这老太太这把年纪了,也不懂是吗?人都给撵出去了,嫁妆还要赊着?这是什么道理!别废话了,你们到底给不给嫁妆?如果不给我们这就去告官!”
“你……”
沈老夫人一口气差点没咽下去。
“娘,你没事吧。”沈老爷见老夫人气的脸色煞白,吓的不清,上前就要搀扶着,急慌慌的询问道,“娘你千万不可在生气了,万一气出个好歹来可是要怎么办。”
沈老爷说道这里,柔声对着姜秀娘说道,“绣娘,这就不对了,还不给娘赔不是,嫁妆的事情我们以后说,我们沈家怎么会扣着不给?”
谁知道在他眼里极为好说话的姜秀娘却是坚定的说道,“沈老爷,我早就拿了和离书,不是你们沈家的儿媳妇了。”
沈老爷一时惊愕,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又急又气,声音了冷了许多,道,“你管着家里的庶务,难道不清楚家里的状况?那些个家具都当了,还有许多东西也找不回来了,现在哪里凑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