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卫兵里面有些人貌似不服气,想要开口说些什么,却被这人狠狠一瞪给瞪了回去。
紧接着又听他说道:“这些畜生虽然罪该千刀万剐,但在下却还想从他们口中知道一些其他匪徒的踪迹。还望几位少侠成全。”
他说这话时候并不担心被那匪徒听到,拿着消息威胁他们要求活命。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的是让人生不如死的法子,有些人为了活命可能藏着一些东西,但有时为了速死,他们会吐出更多的东西来。
三人相视一眼,都感觉这年轻卫官说的不错,遂点了点头将剩下的人锤巴个半死都交给了那人。
那卫官将人交给了属下,这些人打仗不行,但是刑讯还是有一套的,自己则走到三人跟前套近乎,他们现在手下没有可用之兵,即使打探到了消息很可能还是要靠着这三人才敢上前。
多说几句话,搞好关系总没错:“在下戚继光,现任浙江左卫千总,还不知道三位少侠如何称呼?”
这竟然是戚继光?
乔岱一边感叹自己的运气,一边问道:“你既是千总,怎么手下只有这么几个人?而且看着一个两个的油滑样,哪里像是能够打仗的?”
戚继光见他说的如此不客气,不由得苦笑:“不瞒少侠,在下到此处不过一个月,虽说是千户所,但手底下能有一半的人就已经不错了。”大明朝当武官的很少有人会不吃空饷,这几乎已经成了惯例,“就这还有过半都是一些老弱不堪驱使的。此次倭寇来势汹汹,又分散各路,无奈之下,在下也只能将手下全部都分散开。好的赖的混杂一下,也不求他们能够战而胜之。只要能够打探到倭寇的行踪便是一大功劳了。”
乔岱听他如此说,脸色方才好了些,这戚继倒也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出于对未来英雄的敬意,乔岱并没有继续端着。
拱手一礼说道:“在下华山弟子乔岱,这两位是我七师兄陆大有九师兄陆兴。刚刚失礼之处还望戚千总莫怪。”
陆大有和陆兴出门在外向来看着乔岱行事,此时见他对着这个戚继光颇为客气,虽然不知为什么,却也抱拳施了一礼。
这倒使得戚继光有些不自在,传言这些江湖中人多桀骜不驯,此时一见方之传言误人。
几人年龄差距并不大,胸中具都有一腔热血,此时说起话来倒也投机。
那边的刑讯很快便有了结果,却并不乐观,这些倭寇无论真倭还是假倭都是常年生活在近海的岛屿或者船只上。
像这些低级的喽啰平日里只负责抢抢抢、杀杀杀,完事之后在海岛上的据点内吃喝玩儿乐,上面有任务了就让他们坐着小船在合适的地点登录,甚至连路线都不给一个。
至于何时回船更是只有领队知道,其他人只负责听话就好。
而这个队的领队早已经在他们三个第一波冲杀的时候就死掉了。
最后只问出像他们这样的小队差不多十几个,除此之外还有几只比较大的队伍。
也就是说加起来不过三四百人,却将整个江浙给搞了个稀巴!。
看着眼前这几个戚继光手下的兵油子,乔岱忍不住皱眉,这些人是靠不住的。
朝廷那里现在都由严党把持,严世蕃那厮恨不得刮地三尺的剥削,他那些义兄弟更是没有一个好东西。
即便他赔上这些年的所有家产,再加上大都督那里的面子,最可能的也不过是得个空口白话罢了。
除此之外,哪里还有人手可用呢?
乔岱很快就想到了在刘府闹闹哄哄的那些武林人士,江浙地带因为文风盛行,并没有大的门派驻足,所以武风不盛。
但内地有啊,一路西行各种各样的门派,大的小的简直是琳琅满目。
这些门派多到已经为了些许权利名声自相攻伐的境地了,如果能想办法召集一些过来,岂不是就能解了当下的燃煤之急?
乔岱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想到了就去做,跟着戚继光等人一路往回走,安葬了那些枉死的百姓之后。
当天晚上在跟着戚继光回到卫所之后,他便写了封信让人带回华山。
紧接着还以他师傅老岳的名义给东方教主发了一篇信函,大致意思就是,这些年来正邪两派打生打死的实在是件没意义的事情,倒不如换个方式比试一场:
“余听闻,北宋末年有大侠郭靖曾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闻贵教诞生于元末,向以驱除异族为己任,先虽因总总原因不容于朝廷,却始终不该其志,多年来一直有人御草原仇寇于国门之外。
如此英烈之气,吾虽道不同却不敢不敬。
······
本来正邪如水火,遇到必拼死而已。
但余今日却想换个比法,闻有东夷名倭寇者,屡次侵犯我大明疆土,屠杀平民百姓。
现邀东方教主向东同游,正邪之间将以杀死倭寇数量最终决胜负!
华山——岳不群谨拜上”
写完了这些,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拿出了纸笔换了一种字体,直接以东方教主的语气给所有的名门正派下了战帖,哼,看你们这些老家伙还如何做缩头乌龟!
乔岱这里还耍了个心眼,他带着两个师兄跑去了直浙总督胡宗宪的府邸处,请胡总督给这场比试做个总裁官。
胡宗宪乃锦衣卫世家出身,天然的陆家嫡系,本来就很难拒绝陆家三公子的请求。
更何况,对于此事,他根本也不想拒绝,正值他任上出现倭寇大举入侵,是灾难也是机遇,但卫所糜烂,早已不堪使用。他手上又无其他兵可用,近日当真是焦头烂额,现在区区几份信件就可以弄来大量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