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陪婆婆逛街忙

还没到吃饭的点,酒楼里头客人不多,掌柜的一个人在柜台后面打算盘,夏婉走过去敲了敲柜台。

掌柜的撂下手头的东西抬头,话音未起笑先来:“呦,客官想吃点什么里面请。”

夏婉朝大堂里扫了一圈就是笑:“还没到饭点呐,先不忙着吃饭,想找掌柜的做个小生意。”

那掌柜的一听不是来吃饭的,倒也没立刻翻脸,只笑模样淡了点,夏婉也不理会,从挎篮里摸出个小手帕,里面装着在家里就切成小丁的一小包肉干子。

“家里做的小吃食,给男人下酒用的,生意能不能做成,掌柜的尝过了之后再说?”说着把手帕子摊在柜台上往掌柜的那里推了推。

能做了酒楼里的大掌柜就不是眼高于顶的人,偶尔也会碰上夏婉这样拿着家里做的吃食往酒楼里碰运气的,掌柜的倒没觉得有什么。夏婉腌肉干的时候舍得放调料,烘干了之后带着淡淡熏烤味道合着调料的香味,确实挺吸引人,那掌柜的伸手捏了一粒扔嘴里嚼了两下,眼神就是一亮。

“新鲜的猪肉刚做出来的,这样的天气放十天半个月都没问题,做个下酒的小菜,松松散散的铺一碟子,好看又有滋味,掌柜的觉得呢?”为了能把肉干子卖出去,夏婉连饥饿营销都抛出去了。

“你有多少,我都要了。”掌柜的伸手点了点夏婉篮子。

“有句话得说在前头,新鲜肉晒干了减重量,加上俺独门秘制的做法,这肉干子可不便宜,话说回来,一斤肉干子少说能装个四五盘的,倒是能不少赚。”酒楼里一碟卖它个二十文都有销路,算下来比她论斤卖的赚多了。

“多少钱,说个价吧。”

夏婉把三十五在嘴里转了两圈,想着自个买东西都得跟卖家讲个价啥的,张口来了一句:“五十文一斤,一篮子六斤,掌柜的给三百文就成。”

那掌柜的笑笑就想开口还价,又被夏婉一句“不过”截住话头:“既然掌柜的要包圆,咱也不说虚的,我与掌柜再优惠一点,二百八十文一文不少,再少我就不卖了。”

挎着装了二百八十文钱的篮子走出酒楼的时候,夏婉整个人都明媚了,比她预计的赚的多,怎么想都觉得开心。

只是很快,她就笑不出来了。

布庄里,萧老娘身旁站着俩人你一句我一句说的热闹,年轻点的那个圆圆脸,夏婉一下子想到上族谱那天,祠堂外头遇见的那个大嫂子。旁边年纪大的那个看着眼熟,夏婉还没想起来是谁,萧老娘看见她就让她过去喊人。

“这是你秋双婶子跟堂嫂子,她们也来镇上逛街,赶巧碰上。”

夏婉一一喊了人,总觉得那一对婆媳看她的神色有点不自然。还没来得及仔细打量,布庄的小伙计捧着包好的布料过来送到萧老娘跟前,“杭绫三尺,松江布一丈,斜纹布六尺,共计二百七十三文,抹去零头,您给二百七十文即可,布料您收好嘞!”

“娘,你这么快就把东西选好了?”夏婉对古代布料没研究,价格也不清楚,只听见个两百七十文,不由的咂舌,都快抵得上她卖肉干子的钱了。

“没呐,就这个杭绫是咱们的,秋双娘俩没带够银钱,来一趟镇上不容易,我就把她们的布钱先垫上了,等回到村里再说。”

夏婉瞅了一眼秋双婆媳两个,又看看外面刚升上来的日头,二人手中空空如也,显然还没来得及买什么东西。出来赶集总不能一文钱不带,既然钱还没花出去怎么就连买布的钱都凑不够手了,换句话说,没钱就别买那么多布啊,一丈的、六尺的这是把过年做衣裳的布料都备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