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新得的《骨之秘文》和对非洲魔法体系的新认知,他逛坊市的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急于捡漏或寻找特定目标,而是更像一个真正的观察者和体验者,细细品味着这里的独特风情。

也正因如此。

伊恩很快发现,这个非洲的“对角巷”与英国的对角巷相比,有着太多迥异之处。

首先便是宠物。在英国,猫头鹰是巫师们传递信息的主流宠物,随处可见猫头鹰商店和蹲在主人肩头的送信使者。但在这里,伊恩几乎没看到几只猫头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体型更大、翼展更宽、有着深棕色皮毛和巨大耳朵的——蝙蝠!

是的。

蝙蝠在这个地方的地位堪比霍格沃兹的猫头鹰。一家名为“夜翼”的店铺门口,悬挂着数十只笼子。

笼中蝙蝠形态各异。

有翼展如鹰的巨蝠,能负重飞行;有通体漆黑、双眼赤红的“血眼蝠”,据说能夜视千里;还有小巧玲珑的“音波蝠”,能发出定向声波,用于侦察或驱敌。

“来一只‘信蝠’吧!”店主吆喝,“比猫头鹰快三倍,还能钻通风管,军阀的防空咒都拦不住!”

“马拉维信使蝠,速度快,夜间飞行隐蔽性好,认路能力一流!包训练好!”另一个摊主大声吆喝着。

他的肩膀上就蹲着一只正在梳理毛发的大家伙,时不时发出超声波般的细微吱吱声。

“看来这里卖宠物的人还挺多,不是专门的店铺。”伊恩驻足片刻。在欧洲,猫头鹰是魔法信使的象征,温顺而忠诚。而在这里,蝙蝠才是主流——它们更适应雨林环境,更敏捷,更“战斗化”。

这再次印证了非洲魔法界的生存哲学:实用高于传统。

伊恩还看到有售卖一种被称为“金毛缟蝠”的更小型蝙蝠,据说性格温顺,嗅觉极其灵敏,被一些巫师用来寻找特定的魔法药材。

当然。

就像是霍格沃兹还有猫和蟾蜍。除了蝙蝠,他还看到一些售卖其他奇特宠物的摊位:装着色彩斑斓毒蛇的篮子。

摊主声称它们被驯化用来守护家园。

除此之外,还有关在笼子里、尾巴会发出嗡嗡声的“示警蜥蜴”、甚至还有卖一种据说能吞食噩梦的“食梦貘”幼崽。

“这家伙看起来像长着长鼻子的小型疣猪。”伊恩感觉有些滑稽。接着,他路过一家“魔药店”,门口的招牌是一只正在融化的人头。

魔药店铺也颇具特色。除了常见的各种草药和动物器官,伊恩看到了大量晒干的昆虫、蝎子、蛇蜕,以及各种颜色诡异、冒着气泡的浓稠液体,标签上写着“鳄鱼之力药剂”、“猎豹敏捷药水”、“土狼勇气精华”等充满野性力量的名字。

空气中弥漫的味道也更加复杂和…冲鼻,货架上摆满奇形怪状的瓶罐——用敌人的头发与骨灰制成,可远程施加诅咒的巫毒娃娃粉,还有饮用后能短暂获得豹的速度与利爪,但副作用是可能永久兽化的不确定药剂。

只能说。

这边对魔药的安全性显然也不太注重。

很是狂野。

与斯内普教授,那严谨的魔药间不同,这里的魔药更像“战场补给品”,追求即时效果,不计长期代价。

这比翻倒巷还要让人难以评价。

正因为这些药剂在伊恩心中不算是成熟的药剂,所以对于非洲的魔药配方伊恩也一下没有了多少的兴趣。

“看看别的东西吧。”

伊恩转出了魔药店,法器店则更是五花八门。除了卡莱布大师那种专业的魔文铭刻店,更多的是售卖各种充满部落风情的魔法物品。

雕刻着图腾的面具、装饰着羽毛和贝壳的玩偶,用兽皮和骨头制成的鼓,还有各种材质和形状的护身符。

从简单的兽牙到复杂的金属片应有尽有。

最奇特的是,店门口还挂着一排“魔法义肢”——断臂者可购买装有魔法机关的假肢,有的能发射火球,有的能释放电网。

“赛博魔法。”

伊恩一边走马观花,走过一家“书店”,名为“祖灵书屋”。店内没有《标准咒语》或《高级魔药制作》。

《部落战争史:用魔法对抗殖民者》《黑魔法图谱:如何制作僵尸士兵》《预言与献祭:用活人解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