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 笑傲江湖,从上嵩山少林寺开始(求全订)

是的!

这次程学民借来了几辆卡车,准备直接开车南下去河南。

车轮滚滚,载着程学民和《少林寺》剧组一路向南,将燕京的喧嚣渐渐抛在身后。

然而,他留下的那首《日月同光》,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海子里漾开了远超他想象的涟漪。

程学民离开燕京的第二天下午,国事院某间办公室内,冯父正埋头起草一份关于春耕生产的报告。

秘书轻手轻脚走进来,将一份来自总政文化部的文件,放在他办公桌的右上角,低声提醒:

“冯主任,总政那边呈报上来一份歌曲审定请示,涉及一首新创作的合唱曲,情况……有点特殊,领导那边让您看看。”

冯父嗯了一声,并未立刻抬头。

处理完手头的急件,他才顺手拿起那份文件。

目光扫过标题:

“关于呈报《日月同光》合唱曲目审定的请示”,落款是总政文工团。

他起初十分纳闷,文艺团体报审新作品是常事,但好像不归他这一块管啊。

怎么领导让送到他这儿来啦?

冯父心里疑惑,当他翻开内页,看到附上的歌词曲谱第一段时,拿着文件的手猛地一抖,纸张边缘瞬间被捏出了褶皱。

“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

这歌词!这指向!

冯父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额角瞬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太清楚这其中的敏感性和潜在的风险了!

在当下的环境中,这简直是……简直是胆大包天!

他甚至可以想象,这份文件如果递到某些更高级别的领导案头,会引发怎样的解读和风波。

“胡闹!简直是胡闹!”冯父压低声音,几乎是咬着牙吐出这几个字。

跟着看到下来落款的作者时,眼珠子瞬间就暴突出来了。

自己女婿程学民?

冯父这一下,没差点惊恐得暴毙过去,心道怪不得上面让送到他这里来看看!

这小子……这小子,临去嵩山拍摄少林寺之前,竟然给他们捅了这么一个天大的篓子!

这这这……冯父他能有什么说的?

他完全不知道啊!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坐回椅子上,仔细阅读文工团附上的说明。

里面提到了自己女婿的创作初衷,是想通过代表性英烈折射全体志愿精神,也肯定了曲调的艺术价值。

但冯父深知,在更高层面,艺术价值往往要让位于环境考量。

他不敢怠慢,立刻拿起电话机,接通了主管文艺宣传的上级领导办公室。

用尽可能平稳,但严肃的语气汇报了此事。

放下电话,冯父感觉后背的衬衫已经被冷汗浸湿了一片。

他无心再看其他文件,抓起公文包和外衣,对秘书匆匆交代一句“有急事回家一趟”,便脚步匆匆地离开了办公室。

“老冯,怎么了?单位出什么事了?”冯母今天凑巧请假在家,陪着大儿媳妇柯玉梅,去了趟医院产检。

产检医生说,预产期可能就这几天了!

冯父没直接回答,而是看了一眼同样面露疑惑的冯家幼,沉声道:“进屋说。”

几人走进堂屋,冯父反手把门关上,这才将那份文件重重地拍在八仙桌上。

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气和后怕,说道:“你们看看!学民临走前干的好事!”

冯母顾老师和冯家幼凑过去,当她们看清歌词内容时,两人的脸色也瞬间变得和冯父一样苍白。

“这……这歌词……学民他……他怎么敢写这个?”冯母的声音带着颤抖,手指着歌词,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哆嗦着继续说道:

“这要是上面怪罪下来……可怎么得了啊!这孩子……这孩子是不是写东西写魔怔了?”

她越想越怕,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扯着围裙角擦拭。

冯家幼更是如遭雷击,呆立在原地,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只知道丈夫最近在忙新剧本,偶尔哼些奇怪的调子,却万万没想到,他竟不声不响地写出了如此要命的东西!

她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可怕的念头,风波、审查,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让她不寒而栗。

“爸,妈,我不知道啊!”冯家幼的声音带着哭腔,无助地看向父母,说道,“我……我也不知道他写了这个啊!他从来没跟我提过!”

“现在怎么办?”冯母抹着眼泪,六神无主地问,“文件已经报上去了?能不能……能不能想办法拦下来?”

“拦?怎么拦?”冯父颓然坐下,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总政文工团按程序报审,已经过了几道手了。

说不定……说不定现在已经摆在某些领导的桌上了。”

这话说出来,连冯父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在巨大的环境敏感性面前,艺术价值往往不堪一击。

冯家幼听着父母的对话,心一点点沉下去。

……

求月票求全订,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