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也早就给他递枕头了,琅琊北边是北境的“东边5镇”,一直在南下抢劫。
他琅琊军弱,希望朝廷能支援一下。
刘玄干就干,把进军琅琊的计划放在邻一。
眨眼又公鸡打鸣,冯婉等人给刘玄准备了满桌珍馐。
可他没什么胃口,洗漱之后想起城外的难民吃的那些东西,他就反胃。
随便打发两口就去找完颜胜男和白大虎,两人还在练兵,尤其是打仗前就投靠他的600万皇属军,被男女分营,一部分还参与了安定城的战斗。
如今战事了结,让他们回家和亲人团聚,休息以后,一起南下,转雍州北上去琅琊。
果然他一下诏,让新兵们回家,立刻有人奔走相告,高呼万岁。
刘玄听着受用,感觉融入到人民群众里去了。
但随便监听几个人,就发现事情不尽如人意。
刘玄获得了民意民心,但管理皇属军的人,已经被冯家、完颜家已拉拢了不少,几乎全拜入了他岳父门下。
他还是孤家寡人啊!
这也可以理解,在外人看来,他没有皇室宗亲,只有外戚。
皇帝和八位岳父是一家子,投靠实权国丈,这无可厚非啊!
所谓岳父牌拐杖,不拄不校
皇属军刚解散时,完颜胜蘑白大虎都非常不爽,但是刘玄要她们遴选亲兵,去琅琊郡的时候,两人就都开心了。
这些兵以后就是她们的私人部队,有了他们京城里面好话。
公布了南下的消息,刘玄就开始催促冯家人卖力点。
快点把人口登记完成,好让他放心南下。
冯家人神通广大,把城外的一千一百万人分割成了1000个旗号。
让他们按照原来的村、郡、城,依次组织起来,按编号进城领粮食,铁甲军监察。
这种按区域来组织分配的制度,省时省力,很快就能把户口统计工作铺排下去。
刘玄也能领到足够多的粮食,提供给仓库。
他去巡查的时候,冯家人对他毕恭毕敬。
因为安定城的那一战,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冯家人也震撼了。
庆幸铁甲军的刀够快,才没让流民剁了他们的脑袋。
京城里出来的吏部、户部的官,也是无比震惊。
他们没见过这个场面,一直把大商挂嘴边,打过以后才知道大商是实实在在的。
大商武德充沛,他们也就脚踏实地,管流民的时候,底气才充足。
十一月初五,刘玄就带着身边的女人和海陵王商量,他得去琅琊。
北境分两头,西边稳住了,东边可能会闹起来。
铁甲重骑也可能去东边5镇去抢,他必须去琅琊坐镇。
况且铁甲军也不能一直没有军饷,刘玄要去找琅琊王商量商量,把军费安排一下。
关于发钱的事,海陵王是来者不拒的。
但紧接着刘玄就和他要兵要人,要20万铁甲军,要安定城的1700万百姓。
1700万,四分之一的北境人口,海陵王不能接受,刘玄就绕着他理论。
“岳父大人,过去30年里,北境人口翻了好几倍,可土地没有变。”……
“岳父大人,过去30年里,北境人口翻了好几倍,可土地没有变。”
“反而因为气变化,能产粮食的土地越来越少了。”
“守着不下蛋的鸡,朝廷就得年年赈济,不移民能行吗?”
海陵王不讲道理,装作没听懂。
国家怎么样,他不想管,但是北境的百姓要离开,那可是大的事情。
嘴皮子都磨破了,海陵王还是一副,我不听,我不懂,我不表态的态度。
好话服不了他,刘玄只能以理服人了。
“你别忘了,他们叫皇属军,只有朕能压得住他们。”
“你当然也可以发号施令!不过他们听不听,可就不一定了。”
“琅琊兵弱,朕肯定要去看看的,你到时候就知道这1700万人是跟你还是跟朕了。”
他不卑不亢,海陵王也不是吓大的,直接召皇属军北上,回到家乡,粮食少不了他们的。
完颜明亮很快发现,他的命令不管用。
朝廷命官和冯家的认不听他的,流民百姓不听他的,就连铁甲军,都要看皇帝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