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爵位革新

“对,说不定有人冤枉他们也不一定呢!”

阎应元听到这话,表情很是认真,想了一会才回答道:“回陛下,顾三麻子的手下,多是渔民出身,平日里在长江大海上打家劫舍,主要也是靠船多,熟悉水性而已。且他们只是海寇,也没什么训练。如果只凭这一点的话,要想拦住贼军不过长江,怕是有些难!”

“这些勋贵真是黑了心,连皇帝都敢杀!”

“还真是,剿贼就不见他们动静,凭什么能一直享受荣华富贵?”

而敌人的兵力,算正规军那种,不算各地贼寇汇聚起来的,都有四十万人马。

点将台上两侧,吴三桂、陈永福、黄得功、高杰等人,都是一脸地鄙夷。就凭这群人,谁都打不过,这是明摆的事情!

吕大器听了,也是点头,附和奏道:“是啊,陛下,速战速决正合贼意,虽有利于难民之困,可要是战事不胜,则不要说难民之困,国运都将影响,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他们的利益少了,其他人的利益便能多一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不由得看着他的眼睛,见他眼神中带着自信,只是这么一看,便有了信心。

这考虑的层次,就不是一样的!

他用手指着下面这些勋贵,转头看向身后的那群武将,冷声喝道:“卿等以为,就凭他们,可为大明朝的勋贵否?”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强调道:“不过留给卿的时间不多了,贼军前锋已经到隔壁府了,朕想得是速战速决之策,因此等江北的贼军一过江,便准备发起战事,击败贼军。卿必须要在战事发起之时,就要能截断长江南北!”……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强调道:“不过留给卿的时间不多了,贼军前锋已经到隔壁府了,朕想得是速战速决之策,因此等江北的贼军一过江,便准备发起战事,击败贼军。卿必须要在战事发起之时,就要能截断长江南北!”

大批大批的难民都往应天府逃过来,带来的消息让所有应天府的人都非常担忧。

“怎么能骂死,想杀了他们的心思都有吧?”

堵胤锡和吕大器都在打量,见这个阎应元身材高大,留有长须,有点像古之名将关云长,不由得有点暗暗称奇。

而左良玉这边呢,他在南昌发出军令,集合主力大概是十万人马沿着长江东进,并且他儿子左梦庚领着五万人马占领了徽州府,从应天府南方呈合围态势。

“这事就只是堵大人这么说,也未必是真的吧?”

其一,大明朝的爵位,分为亲王、郡王、公爵、侯爵、伯爵一共五大阶。每一阶又分为三等,二等,一等以及降阶承袭。

“这下好了,那些勋贵作妖,把其他勋贵还有皇室宗亲都给连累了,他们肯定会被骂死!”

如果说,郑芝龙能听朝廷的话,参与到这场战事来,那这个把握就大了。以郑芝龙那支水师的强大,肯定是没问题的。

从这话可以听出来,皇帝还在有人要弑君的暴怒中。当然,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暴怒才是最正常的反应!

崇祯皇帝俯视他们这群人,没一个有胆敢抬头和他对视,就算没有参与弑君,也是酒囊饭袋一个。

他们知道,他们的爵位大概率是完了的!

果然,崇祯皇帝随后宣布,夺爵,废为庶人。但是这还没完,还要继续配合锦衣卫调查弑君一案。

其四,大明现有爵位,崇祯皇帝的儿子,转为二等降阶承袭亲王,各世袭藩王转为三等降阶承袭亲王,各世袭郡王转为三等降阶承袭郡王,如此等等。

因此,他听了他们的话之后,微微一笑,然后看向那群武将道:“卿等可有信心打败贼军?”

“但是还不知道是哪些勋贵干的!”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把南京城的这些垃圾清理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全力应对贼军主力了。

“……”

“说起来,当今皇帝还真是够狠的,连自己儿子的爵位也动刀子了,那别人就没话可说了!”

很快,崇祯皇帝驾临,所有勋贵跪下山呼万岁!

崇祯皇帝冷冷地盯着他们,并不叫他们平身,因为他必须要发泄怒火才是正常的。

而目前,崇祯皇帝手中的兵力,除了南下带来的五万京营之外,还有两万整编出来,可以用于野战的南京军队,将领是总兵刘肇基,副将乙邦才和马应魁。

京营将士们,更是没有任何顾忌,带着对这些勋贵的鄙夷,齐声高呼回应道:“他们不配!”……

京营将士们,更是没有任何顾忌,带着对这些勋贵的鄙夷,齐声高呼回应道:“他们不配!”

这个信心,不是对顾三麻子船队的信心,而是对阎应元本人的信心。

“必须要严惩才行,朝廷哪能养这样的白眼狼!”

随着大顺军东进越来越靠近应天府,风声便开始越来越紧张了。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崇祯十八年三月了。

就是可惜了,手头没有水师。

不过,皇帝领兵到南京城来的时候,一共就五万人马,只要是人,都是有眼能看到的。因此,面对数不清的贼军时,甚至有不少南京城内的富户,都选择了东去避难。

“这个倒是,我也听说了,朝廷为了节省俸禄,甚至都不认宗室所生孩子,不给玉蝶,就能名正言顺地赖掉俸禄。有点惨啊,还不如普通人家!”

“所以说么,当今皇帝的这次爵位革新之策,虽然对儿子似乎差了点,不过真是利于大明朝的长久的。”

反正就一个意思:这群人,不配为大明勋贵!

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一样,南京城的这群勋贵,争权夺利是好手,但是当满清军队逼近南京时,没人想着打,而是全都争着剃发易服,投降了!

他们或许是真的因为愤恨勋贵敢几次弑君,又或许是他们深受乱世之苦,却不见这些勋贵能杀贼救国,还或者就纯粹是看勋贵不顺眼。总之,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都对勋贵喊打喊杀。

不说其他,光是这些世袭勋贵几乎霸占了南直隶大多数利益巨大的好处,比如粮田、赚钱的买卖等等,就让别人眼红,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如果他回答说,这些人不配为大明朝的勋贵,皇帝便顺势而为,直接夺爵。那世人就会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的回答而导致这些人被夺爵。这就不好了。

每个勋贵都是低着头,没人敢抬头,甚至连动都不敢动一下,就怕会吸引皇帝的目光,引到皇帝的怒火。

虽然说,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但是,有很多疑点是可以证明,真的有勋贵想要皇帝死的。

“如今天下大乱,到处都是贼寇,这些勋贵的祖上就靠战功封爵,如今不去杀贼报国,反而想着要害这么好的皇帝,也不知道他们祖宗的棺材板能不能压得住!”

“是啊,沉船那事,也还没一个定论,就直接说有勋贵三番两次地想弑君,这怕是有点冤枉吧?”

“……”

崇祯皇帝本来就在沙盘这站着议事的,便直接让阎应元平身。

很明显,要说信心不足的,就数南京的这些将领了。

锦衣卫校尉们,却是没有任何顾忌的,齐声高呼回应道:“他们不配!”

卢九德和韩赞周那边,在崇祯皇帝的授意下,直接上奏,说查明刘孔昭、赵之龙、徐文爵、朱国弼等勋贵都有份参与弑君。……

卢九德和韩赞周那边,在崇祯皇帝的授意下,直接上奏,说查明刘孔昭、赵之龙、徐文爵、朱国弼等勋贵都有份参与弑君。

除了那些世袭罔替的藩王,郡王,以及京师还有一些世袭爵位的之外,其他人全都为崇祯皇帝这次的爵位革新点赞,特别是那些文官,更是写文章称颂皇帝有千古圣君之相!

更不用说,这个事情还有太祖皇帝背书,谁还能反对?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那些想要反对的,其实都是没有实权的,就算他们想反对,也没什么声音的。

还有公侯伯,非世袭的,转为二等对应爵位;世袭的,转为三等对应降阶承袭爵位。

只听他冷声喝道:“朕领兵南下平定叛乱,结果你们中有些人不思报国,学你们先祖为朝廷杀贼立功,反而试图弑君。此等骇人听闻之事,大明朝可曾有过?”

“呵呵,还有啊,外姓都能凭战功封王,怎么样,有没有心思从军啊?如今我们大明朝的好几个总兵,可都是从小兵积功升上去的,指不定就有人能封王呢!”

就这,竟然是大明朝的勋贵祖上立下赫赫战功的本事,去哪了?

点将台上,崇祯皇帝才不会惯着这群纨绔,坐在主位上,看着一众丑态的勋贵,冷声喝道:“京营之中,你们随便选人,对战考核!”

贼军大兵压境,寄希望于贼兵发慈悲,秋毫无犯,还不如往东逃去,皇帝爱民之心却是千真万确的。

“长江上,全都是贼军的船,几乎都盖满了江面!”

兵部尚书是虚职,主要官职是内阁辅臣。

武英殿内,以魏国公徐文爵为首,还有抚宁侯朱国弼,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大兴伯邹存义,宁晋伯刘允极,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梦熊,安城伯张国才,洛中伯黄九鼎,成安伯郭祚永等等,站了好大一群人。

魏国公从封爵以来,以这次危机为最了。

最终,一群勋贵都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在点将台前,垂头丧气地站着。

这个事情就由卢九德、韩赞周领锦衣卫校尉以及吕大器领南京守城部队负责查抄。崇祯皇帝倒不担心他们中饱私囊,因为如今的锦衣卫都是他的眼线。

所有难民,一律向东,不能进南京城,防止贼军先派兵假装难民混入城内。南京城的百姓,也是许出不许进。

但是,没有例外的,所有的勋贵都是战战兢兢的。

阎应元一听,竟然一点都不客气,便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不知原来南京水师的水兵,有多少能用的?末将想要看看,挑选一些。另外,末将想要搜集多一些船只,还要改造船只的工匠。另外,火药之类,也须多拨一些。”

街头巷尾,茶馆酒楼,皆是讨论这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