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感觉到陈永福的担心,心里是欣慰的,便也给他说心里话,道:“卿所言之事,朕都知道。但是朕这么做,除了实在拿不出更多的兵力之外,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说着话的同时,崇祯皇帝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背着手踱步到堂下,来到了陈永福的面前,看着他的眼睛继续说道:“之所以一直剿灭不了流贼的原因,或者说为何是流贼?就因为他们四处作乱,祸害各地。如果正常的打法,一如之前朝廷官军从各个方向包围,不让流贼流窜,最终剿灭流贼。但是如今,已经没有那么多朝廷官军可用。”

“如果朕带了十万、二十万人马去和流贼打,流贼觉得打不赢朕,实力还是很强的他们,便会四处乱窜,如此一来,天下太平便很难尽快实现。因此朕所带的兵力要在流贼那边看来,他们能够赢得了朕,所以他们才会来和朕打。如此一来,朕才能消灭他们的主力,又让地方上练民壮守城池,安定地方,如此接下来的追剿才会容易,太平的日子才会早日到来。”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时,表情严肃地说道:“朕当然知道这么做有很大的危险!但是,朕是大明皇帝,如今天下大乱,却躲于深宫之中,如此天下何时能太平?该是朕的责任,朕不能逃避。如今再危险,难道还能危险过太祖皇帝开国时候?”

听到这话,陈永福非常惭愧,同时也很激动,他当即单膝跪地抱拳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一番话,实让末将汗颜!平定贼寇,原本就是我等武将的责任,末将恳请陛下另选武将,安顿地方事宜。末将愿追随陛下左右,为陛下冲锋陷阵,打最硬之仗,杀最强之敌,虽死无憾!”

虽然之前的时候,他也想在皇帝的身边,加入京营打仗,但是那个时候,他更多的其实是从他自己这方面来考虑。一个武将能在皇帝身边打仗,不用担心粮草物资,不用担心战功被冒用,只要能打好仗,表现好,就能得到皇帝的赏赐,封妻荫子。

可此时他再说出要追随皇帝身边打仗,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他的出发点已经完全不同了。他被皇帝所感动,此时所想的就是替皇帝分担风险,为皇帝去打硬仗,尽他的所能保证皇帝能赢。就算战败要死,也是他先死。……

可此时他再说出要追随皇帝身边打仗,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他的出发点已经完全不同了。他被皇帝所感动,此时所想的就是替皇帝分担风险,为皇帝去打硬仗,尽他的所能保证皇帝能赢。就算战败要死,也是他先死。

崇祯皇帝当然能体会到他的这个心境变化,他自然也是乐意,身边有这样的武将,比起普通武将会更能发挥主观积极性,拥有更高的战力。于是,他便答应了陈永福的要求。

陈永福见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当即大喜,便马上又提议道:“陛下,以少胜多之战事,多是精兵强将,以一当十方可。末将想为陛下练一支精锐中的精锐,如三国之陷阵营、虎豹骑、白马义从之类,破最强之敌,每战用之,则战必胜!”

明末这个时候,传说中辽东建虏的奴酋人手一套《三国通俗演义》,从三国战事中学习兵法。此事真否不好说,但足以证明《三国通俗演义》已经非常流行。因此,陈永福举例的时候,便拿《三国通俗演义》中的例子来举例了。

崇祯皇帝一听,当然感兴趣,这不就是特种部队么!

历史上每一支强军,都必然会有其拳头之军。比如有名的岳家军,最强的就是背嵬军;近的,就说建虏,就有白甲兵。甚至在原本的历史上,郑成功也有,铁人军,全身具甲,杀得满清大败,差点就收复了南京。

事实上,京营原本是分为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的。但是崇祯皇帝重整京营时,压根没时间,用得是七拼八凑起来的军队,并且一边继续挑选各地的精锐军卒补充到京营里面,一边继续打仗,最终才得到了后来的十来万京营兵力。

从年初开始领兵,到如今快到年末,大概快有一年时间,不是打仗中,就是去打仗的路上。好不容易打退了李自成的大军,把入侵的建虏赶走了,但是他是皇帝,难得回京一次,有一大堆的政事要处理。就这么的,他是根本没时间整理细分京营。包括打仗的时候,也基本上是一拥而上。

如今陈永福提出了这个建议,崇祯皇帝就感觉,确实要再继续整编军队,这样才能应对以后更大的战事。

不是每次战事的时候,都能出其不意,不是每次战事的时候,都有人会反水相助,不是每次战事的时候,敌人的战斗意志都很薄弱,对于自己率领的军队要求,当然是越精锐越好了。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含笑点头道:“卿的想法,朕很赞同。但是如今南下平乱,并没有给卿练兵的时间!”

陈永福听了,没有犹豫,而是马上说道:“末将观京营将士,皆是精悍之卒,个人战技自不必说。因此末将以为,可由其中挑选一二另成一军,边战边练,以战代练,也可成军!”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说法,觉得不错,便再问道:“那卿想挑选何等将士另成一军?”

陈永福一听,立刻回答道:“末将擅射箭,可开硬弓达一百五十步而中,因此,末将想挑选军中神射及力壮者,临战之时,先以强弓破阵,而后力士以重甲长刀劈阵,为大军撕开敌阵,又或者阻击敌军冲击。进可攻,攻必克;退可守,守必坚!”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想着,这样的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不是适合自己来领军么?……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想着,这样的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不是适合自己来领军么?

不过他也知道,他是皇帝,不可能每战都冲在前面,有一个替代自己的将领做这个事情,也还是不错的。

于是,他便点头说道:“如此,朕准卿组建此等军队,赐名龙威营,暂定五百人,军饷翻倍,卿为龙威营副总兵,归朕直辖!”

龙威营才五百人,人数是少,但是这是精选出来的将士,并且皇帝也没说死,以后还存在扩编的可能。因此,陈永福听了,当即大喜,连忙单膝跪下回奏道:“末将遵旨,末将谢陛下赐名!”

由此,京营之军中,就有两支军队是独有名字的了。一支是这龙威营,另外一支极具特色,全是女兵,是为兰陵营。

当陈永福奉旨去挑选他要的军卒时,其他总兵听说,顿时非常羡慕,纷纷跑去崇祯皇帝这边,也想要个单独的营号。

不过,这些要求都被崇祯皇帝给否了,让他们慢慢来,第一要想好擅长什么,组建了特种营可不是挂个名字而已的,第二至少也要等龙威营组建完成,并且确实能展现非凡战力,这样才有继续组建新营的可能。

黄得功、吴三桂、唐通、马科、高杰等人听了皇帝的意思,都有些不服气,向皇帝提出,他们要和陈永福比试,要是能胜过陈永福的话,希望能领龙威营。

古代武将,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是射箭。虽然他们听说过陈永福射瞎了李自成的一只眼睛,但是他们自认为自己不差,并不服气陈永福。

激发将领之间的竞争,只要是良性的,那就是好事。因此,崇祯皇帝并不反对,陈永福也接受挑战,他便下旨,就在徐州府的校场进行比试。

各大总兵之间要比武,以决定新设之龙威营的统领归属,这个消息,顿时便轰动了整个京营。

各总兵的亲卫,或者是他们的直辖将士,自然是为自己的总兵喊话助威。得到允许的军中将士,一下把校场围得水泄不通。

龙威营挑选的标准是力大善射,因此,各总兵比试的主要内容,也是开硬弓,射重箭。

这不是军中将士训练,摆出来的箭靶,首先便是一百五十步起步。

看到这架势,京营将士们便纷纷感慨,这便是强者之战啊!

很快,崇祯皇帝领着手下武将出来,登上了点将台,在主位上坐定,然后看着面前的这群将领,微笑着说道:“陈卿算是擂主了,那就由陈卿先开始,诸卿以为如何?”

底下将领听了,都觉得没问题。互相之间看着,谁也不服气谁!

吴三桂,关宁军主将,还在年轻时候就有三箭救父,脸上留疤的经历,岂会认输?

黄得功,勇卫营总兵之一,从小兵积功升到总兵的,打仗怕过谁?

高杰,和李自成一起造反,却胆敢偷李自成的女人,成为朝廷将领之后积极攻打李自成,作战悍勇,作风凶骜,能服谁?……

高杰,和李自成一起造反,却胆敢偷李自成的女人,成为朝廷将领之后积极攻打李自成,作战悍勇,作风凶骜,能服谁?

马科,以偏裨平流寇积功至总兵,以敢战著称,仅次于曹变蛟,也是不服气的主。

这些总兵里面,也就唐通最平庸。可就算如此,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唐通在建虏攻打辽西走廊时,一样领兵出征,最终保住了宁远。

陈永福虽然个性不是张扬的人,但是如今是别人想抢他这个龙威营的统领位置,就算他再不张扬,好歹也是军人,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客气的时候。

于是,他便立刻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末将恳请把箭靶移至两百步,套甲而射之,如若末将箭射不破,便让出这龙威营统领一职,绝无怨言!”

一听这话,顿时好多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在军中如果能八十步射中箭靶的靶心,那便是神射手了。一百步射中靶心的话,便是特等神射手了。

可这陈永福却要在两百步远射中箭靶,还要能射破甲胄,这准头,这力道,绝对是非常罕见了。

并且听他说这话的意思,他应该是可以做到的,要不然也不会这么说。

唐通一听之下,不由得摇摇头,然后对说道:“要是你能两百步箭射破甲,那我便退出这龙威营统领之争!”

与其回头去射而不中,那还不如不射,还少些出丑,又显得磊落!

高杰犹豫片刻之后,脸色有点不甘心,不过最终也是说道:“你要真能做到,那我也退出!”

一百五十步的话,他想着是能试试的,但是,两百步远,那肯定做不到了。

黄得功听他们都这么说,不服气地说道:“两百步的箭靶,我也能试试,但是要破甲,我却是不信!”

马科听了,马上跟着回答道:“我也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