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搜身后,没有发现问题的,便向前走动,到了后面的几个锦衣卫校尉面前。
其中有锦衣卫校尉便会问他们一句道:“可有贼军那边的军情禀告,重要军情可得奖赏!”
大部分原大顺军军卒,就和张二狗他们一样是个大头兵而已,而且还是杂牌军中的大头兵,压根就提供不了什么军情。……
大部分原大顺军军卒,就和张二狗他们一样是个大头兵而已,而且还是杂牌军中的大头兵,压根就提供不了什么军情。
不过周大彪听了,立刻便说道:“小人是这支队伍的头,太原城的千户,有重要军情向陛下禀告!”
为首的锦衣卫校尉一听,顿时精神一振,立刻喝问道:“是何军情?”
“小人知道大顺军……贼军的粮草存放所在,还有贼军家小营所在!”
那锦衣卫校尉一听,顿时感觉事关重大,便立刻带着他上了城头。
不一会,周大彪便被带到了皇帝面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大彪只是看到皇帝的身影,就立刻跪地大呼了起来。
崇祯皇帝看着他,当即说道:“你有什么消息?”
周大彪听到皇帝的语气似乎并没有那种很生气的样子,便抬头看向皇帝,连忙解释道:“小人是太原守军的千户周大彪,之前实在是无奈才降了贼军,还请陛下赎罪,小人一定将功赎罪……”
没有听到想听的,周遇吉顿时眉头一皱,显然不满。不过在皇帝面前,他也不好喝斥,只能耐着性子等着。
倒是崇祯皇帝,似乎显得很有耐心,并没有打断周大彪的话,只是听着他在说,无非是说他迫于无奈之下,并非真心投贼之类。
崇祯皇帝知道,这个周大彪肯定内心惶恐的,照顾下他心理,让他说出来,能心安的话,说不定能得到更多的消息。
还真别说,听周大彪解释,崇祯皇帝忽然想起了历史上的情况,有不少明将在李自成大败之后又都反叛了李自成。他们是基于什么想法不好说,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对于李自成并没有什么忠心。
或许是真的见到大势已去,或许是贪生怕死,或许是想在乱世见风使舵,卖个好价钱,如此等等,或许都有之。
崇祯皇帝想着这些,听到周大彪自辩完了,然后才说道:“小人打仗不行,但是嘴皮子还可以,因此和贼军上下的关系比较好,这也是小人所部过了这么多天之后才会被派来送死的原因。小人有一次听到贼人在闲聊,不小心就听到了贼军的粮草囤积在两个地方……”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身边的几个将领顿时就精神起来了。
他们当然知道,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了。历史上不知道多少次战事,都和粮草安全有关。不说别的,就说最近的一次,朝廷和辽东建虏的最后一次大战,即松锦之战,就是被建虏断了粮道才崩溃的。
还有发生在去年的战事,孙督师和李贼大军的决战,也是被刘宗敏领骑军断了粮道才一败涂地的。
如此等等,就算知道贼军的粮草存放地,肯定是重兵把守,可知道在那里的话,说不定有机会,那也是绝佳的战机。
因此,他们一个个都是竖着耳朵听着。
只听周大彪继续说道:“……贼军的粮草存放,一是在太原,第二个地方便是代州。前阵子还听贼军说粮草可能不够,要从太原再送粮草到代州,供前线大军之用。”……
只听周大彪继续说道:“……贼军的粮草存放,一是在太原,第二个地方便是代州。前阵子还听贼军说粮草可能不够,要从太原再送粮草到代州,供前线大军之用。”
他一边说一边偷看皇帝等人的表情,见他们一个个听着都很认真,便知道这消息肯定很得皇帝之心,就说得更起劲了:“……小人知道这事重要,便竖着耳朵偷听了的。据说绵侯……就是贼将袁宗第领兵南下,好像是救援中原那边去了,因此粮草压力便轻了一些。但是小人敢肯定,代州的粮草还是有很多的。”
听到这里,周大彪停了下,等皇帝的意见。
不过崇祯皇帝没说话,倒是周遇吉对崇祯皇帝奏道:“代州离宁武关和雁门关皆近,如若贼军存粮,确实是个合适的地方!”
崇祯皇帝当然看过山西,特别是宁武关附近的地图,因此点点头,然后问周大彪道:“还有么?”
“还有,还有!”周大彪听了,连忙回应,然后继续说道,“小人还听到,代州那边,是贼军头目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驻守,另外他的媳妇高氏也在,带着李贼的家小营。”
说到这里,他又哭丧着脸说道:“小人的家小怕是也在那里,如今小人弃暗投明,家小怕是难以活命了!”
周遇吉没空听他哭嚎,当即追问道:“代州有多少兵力,步军多少,骑兵多少?”
周大彪听了,止住悲伤,面对严厉的周遇吉,有点惶恐地回答道:“小人实在不知,听到的消息,就这么多了!”
崇祯皇帝听了,和缓了语气开口说道:“贼军未必知道你弃暗投明,改邪归正,不一定会对你家小动手。等朕击败了李贼大军,说不定你们还有团聚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