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简家的不同之处

村人们住了一日,又采买了一些东西就回去了。

简大成让虎头和喜鹊买了四十斤棉花,请村里人带回去。

一家分上二斤,足够给孩子们做两三套棉衣了。

这不算贵重东西,却比什么都实用。

妇人们高兴坏了,再看麻利的喜鹊,白胖儿又机灵的二丫和腊梅,她们心里都有了成算。

两日之后,刀老二和桂枝儿两口子,带了他们的儿子二娃,还有五六个小丫头下山来了。

加上,邹桓和李师傅也搬了过来,住进了二进院子的东厢房,院子里立刻就热闹起来。

正房的东间给了简大成,西间依旧是冯老太的。

虽然她们住在镇上小院儿,只是偶尔过来,但一家之主还是要住正房。

而后边的三进院子,也理所当然成了怡安的天下。

五六个小丫头也占领了两个耳房,落脚儿下来。

桂枝儿特意请了喜鹊过来,给他们一家三口还有小丫头们说说简家的规矩。

虽然情义在那里,她们犯个大错小错,简家不会计较。

但到底赚简家的工钱,她们就得守简家的规矩,做好本分啊。

喜鹊索性搬过来住了几日,给众人仔细说说东家们的习惯。

为了区分,三里镇的院子,以后叫北院儿,而农庄这边就叫南院儿。……

为了区分,三里镇的院子,以后叫北院儿,而农庄这边就叫南院儿。

衣食住行,北院里是冯老太说了算,但南院儿却全权由怡安决定。

刀老二两口子是经过刀大叔仔细嘱咐的,心里惊奇也没有表现出来。

至于三丫等几个小丫头,只有佩服崇拜怡安的,自然不会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般过了七八日,南院北院都上了正轨,日子也就安静很多。

怡安白日在铺子里,替换下简大成,让他专心读书。

下午时候,她会在北院儿琢磨一些新奇的点心或者饭菜。

然后吃了晚饭,就骑了马坚强,抱着金子,跟着邹桓去南院儿做小先生。

三丫她们几个小姑娘,甚至是桂枝儿和二娃,每晚都要学一个时辰的写算。

因为平日要轮流去两个铺子锻炼,众人的算数进步飞快,毕竟算不对就要亏银钱啊。

但写字…

显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冬日越来越深,山货铺子和包子铺的生意都清淡起来。

邹桓跟着李师傅偶尔就要进山,三五日见不到人影。

怡安闲着无事,就带着三丫几个折腾种菜。

毕竟每日看着空间里的青菜,却不能大大方方拿出来吃,实在是件痛苦的事。

于是,前院的西厢房就遭殃了。

屋里的木器之类都被搬了出来,青砖砌了三个炉子。

又打造了一批箱子,各个都是一尺深,四尺长,二尺宽。

箱子下有木架子,举到半人高的位置。

(touwz)?(net)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