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今日为你送嫁,只盼你这一去,从此平安顺遂,和相公白头到来,子孙昌盛。”
巧真真心的祝福着桂huā。
“谢谢大姐。”
桂huā盖头下的眼眶早已红了,语不成声。
“好了,新人该哭嫁了。哭两声吧,好别了爹娘,别了姐妹。”
喜婆劝着桂huā。
桂huā哭了几声,搞的众人也眼眶发红,喜婆急忙劝了起来,又让桂huā收声。
这只是个仪式,表示不舍之情,并不是必须大哭的,脸哭huā了也不好看。
喜婆搀扶着桂huā走了出去,这一走桂huā从此就冠上夫姓,是人家的人了。
众人都跟了出去,看着桂huā一步步的走出了院子,上了马车。
鼓乐响起,马车缓缓的动了起来,人群各种议论声不绝,王家众人心内却是伤感。
队伍走远后,人少了很多,巧娥和巧红都坐了马车去李家吃席,她们是要和桂huā走亲戚的,出嫁的闺女是可以去的。
巧真是因为身子不舒服才没去。
大中和玉huā,二中和梅huā也都坐马车去了,他们算是桂huā的干兄嫂,当亲戚走动,所以是能去的。
巧真陪着陈氏和于奶奶还有周氏坐了会儿,她能看出来几人心里都不是滋味,都挺思念桂huā的。
巧真和周氏商议,想派个丫鬟回来,专门照顾自己的奶奶陈氏和于奶奶,毕竟她们都上了年纪,身边离不了人。
周氏事多比较忙活,桂huā不在,巧〖真〗实在放心不下。
她提出过把陈氏和于奶奶接进陈府去,可二人都不愿意,说过不惯。
巧真无法强求,只能寻思找人侍候。
“不用了,真儿。桂huā一说亲,你贾嫂子就和我说了,到时间她就不去铺子里,专门在家照料你奶。”
“本来咱不是让她们回来侍候人的。可人家有这个心,娘很感激,你贾嫂子,我劝过她多次,她就是不愿意再走一家,咱们也不能强逼人家。”
“这事娘也寻思了,找个丫鬟没有你贾嫂子细心能干,她有这份心,娘答应了她。”
周氏也起过心,因为婆婆年纪大了。她肯定有照顾不过来的时间,有专门的人照顾肯定要好。
可还没等她找人,贾氏就先找到了她,说愿意从铺子里回来照顾两位老人。
周氏有些不好意思,可贾氏说。家里活更轻巧,两位奶奶都能顾住自己,她没事就是做个饭,陪着说说话而已,比铺子里还轻巧,希望婶子能让她偷个懒,成全她。
她这样说周氏不好拒绝。感激贾氏的用心,只能应了下来。
“行,贾嫂子看着,比用别人我放心,贾嫂子心细,人也实在。是个难得的。”
巧真点了头,这样她就放心了,同时她也觉得,她领回家的这几个人都是好的。
贾氏实在,勤快。一直在铺子里的帮忙,虽然说巧真帮着她攒下了不少的银钱,也让王涛有书念,有出息,可那是她应得的。
孙云也不差,勤快和善,嫁给宝生后把家里料理的井井有条,还给张家添了孙子。对宝生娘也孝顺。
对宝生也好,让宝生无后顾之忧,一心照料土窑,现在土窑的规模挺大,方圆百里都出名,生意多的做不完,这都多亏了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