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泰山帝:太祖与太宗必会为朕所傲!

对待辽国的策略,起先赵大就是这样计划的。

从赵大设立封桩库就看的出来,并不打算短时间对辽国发起攻势,而是准备养精蓄锐,稳扎稳打,等待辽国内部发生剧变,再趁机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并非是赵二这样莽着头去硬刚。

“可明白了。”

仙师之音,淡淡而起。

闻言,赵大连忙是折身看向季伯鹰,先是行礼,然后凝重点头。

“回仙师,小子明白了。”

此话一出。

正趴地上捂着胸口吐血的赵二,搀扶着赵二的枢密使王显,以及曹彬潘美等一帮子宋将,都是惊的瞳孔一缩。

仙师?!

太祖皇帝在这个男人面前,竟然自称为小子!

那这个男人是什么身份?

天上下凡的仙人?!

“嗯,已经明白了,那便下一个。”

既然赵大把高粱河车神的问题搞懂了,那接下来就该是泰山帝的问题了。

将高粱河车神和泰山帝这两件事弄清楚之后,赵大自然就能明白,为什么终归大宋三百年,始终是收不回燕云十六州。

而就在这时。

季伯鹰眸子微凝,泛过一抹讶色,不由想笑。

‘有点意思,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在他的眸前,此刻有着一道光幕骤然弹出。

「提醒:赵恒请求与你视频通话」

「是否接听」

「是」「否」

季伯鹰扫过这光幕,脑海中飞速掠过一些信息。

宋真宗赵恒,宋太宗赵炅第三子,五代之后第一位正式受封册立的皇太子,大宋王朝第三位皇帝,又名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

但究其最出名的名号还得是:泰山帝。

搁大宋这本横跨三百年的史书上,这宋真宗赵恒也算是个值得一提的人物,人生很传奇,色彩很浓郁。

泰山帝在家排行老三,按照长幼次序的规则,理论上应该是轮不到泰山帝当皇帝,可架不住运气太好,老大疯了,老二死了,最后就轮到他这个老三上位了。

而赵恒在位期间所做最著名的两件事,澶渊之盟、泰山封禅。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辽国萧太后带着他的好大儿辽圣宗,亲率二十万大军进攻北宋。

泰山帝得闻战报,下意识就想要开溜跑路,毕竟就他那点军事天赋,比他爹赵二还不如,可若是一旦仓皇迁都,北宋或许将面临灭顶之灾,当时的宰相寇准站了出来,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

赵恒蹲在后宫琢磨了几天,被忽悠着同意了,心里打着鼓就上战场了。

当然,只是在军前亮个相,告诉将士们,你们敬爱的皇帝陛下亲临战场了,鼓舞鼓舞士气。

不知是不是因为泰山帝有泰山光芒加持,士气大震的宋军数战皆胜,更是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凛。

一般来说,仗打成这样,辽军也该回去各找各妈了,可辽国萧太后就是死战不退,因为她赌赵恒不敢继续打下去。

果然,见辽军依旧不退,畏敌如虎的泰山帝怂了,决定见好就收,接受和谈。

这一次和谈的结果就是历史上极为有名的澶渊之盟。

在这里,很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明明是打赢了占据上风的大宋,竟然要向辽国赔款,每年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

并且在盟约之中,宋朝与辽国约为兄弟之国,承认辽国皇帝和宋朝天子一样也是天子,承认燕云十六州是辽国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约定互不侵犯。

从后世来看,史学家一般认为澶渊之盟是利大于弊,因为这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但对于宋朝来说,这是政治上、外交上的巨大失败。

中原王朝素来讲究的事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一个皇帝是绝不可能承认其他国家的君主为皇帝。

比如南北朝时期,虽然南朝和北朝都称帝,但是他们相互之间坚决不承认对方是皇帝,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天子。

而因为澶渊之盟的签订,使得宋朝成为了第一个承认少数民族政权君主是皇帝的中原王朝。

另外还有一点。

泰山帝他爹赵二的真正死因,其实就是第一次北伐屁股上中的的那两箭,可以说赵二就是死在辽国手中,从这个角度对于泰山帝来说,辽国与他之间有着杀父之仇。

这高低应该不死不休,不共戴天才对。

结果泰山帝倒好,直接把仇人认为了兄弟(辽圣宗)和婶婶(萧燕燕)。

澶渊之盟后多年,碍于国内群起激愤的舆论压力,泰山帝被迫下了一道罪己诏。

而赵恒为什么又要去泰山封禅,核心是在澶渊之盟签订之后,泰山帝觉得自己简直太牛逼了,亲手缔造了大宋的百年和平,这是一件多么光辉伟大的功绩,足以万古传颂。

至于燕云十六州。

泰山帝:啊?你说什么?燕什么六?风太大我听不清啊!

自古以来,帝王封禅都必须得满足三个条件。

一,一统天下(如秦始皇),再造山河(如光武帝刘秀)。

二,开疆拓土,功绩彪悍千古(如汉武帝)。

三,祥瑞降世。

第一条和第二条赵恒是不可能拥有了,所以泰山帝果断的选择了第三条路子,天降祥瑞。

天书《大中祥符》,这就是最大的祥瑞。

以至于泰山帝为了迎合封禅,直接把年号改成了祥瑞之名:大中祥符。

为了封禅,泰山帝还做了一件令人笑不活的事,贿赂大臣。

宰相王旦、重臣陈尧叟、丁谓、杜镐等,去宫里陪泰山帝喝酒的时候,都收了泰山帝的财宝,回去都是用车拉。

而王旦也是个体面人,收了钱,必须得办事,何况还是给皇帝办事。

于是在大中祥符元年三月(1008年),为了体现大宋全体民众的意愿,宰相王旦带领少数民族代表、宗教界代表和德高望重的民主人士代表共两万四千人,共同上表请求官家前往泰山封禅。

泰山帝面对这等滔滔民意,纠结良久之后,一脸不情愿的点下了头,下旨宣告天下,泰山封禅,正式进入筹备阶段。

值得一提,得益于赵大在封桩库中的海量存钱,泰山帝这一次的泰山封禅,规模堪称为历代之最,甚至为了宣扬自己这场泰山封禅的伟大之处,泰山帝还给赵大编了个故事《圣祖降临记》,直接把赵大羽化成仙,弄了个新名字:赵玄郎。

除此外,天下为了迎合泰山帝的这一场封禅,全国各地纷纷是大兴土木,营建宫观,光是开封修建的玉清昭应宫就包含了2600座殿宇建筑,泰山帝还命全国州县都必须建立天庆观供奉三清玉皇,其总数超过一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