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提出继续商议两宫娘娘的尊号, 被朱见深否决了。
他连续四天,对于晋封太后之事只字不提, 专心致志的忙于国家大事。顺便跟大臣们嘀咕嘀咕:“钱娘娘棉衣素食, 还在为父皇哀伤,唉, 不知道该怎么劝她。”
大臣们:“皇上节哀。”
出宫采买蔬菜、水果以及放假的宫人都跟人谈论起钱皇后的哀愁悲戚,还有周贵妃的耀武扬威、指手画脚。
万贞儿下血本, 给他们每人一两银子呢!虽然不多,好歹够让他们出去跟人多聊聊的。就这么少的钱, 跟他们每天买东西扣的银钱没法比,可是宫人们也爱凑热闹,一则是万娘娘是新宠,二则是出宫说主子们的坏话最开心。
京城当地的人听说的挺真切, 又把消息传扬开。
消息传到天津卫, 众人就听说:“周贵妃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 绿豆面拌疙瘩、酥焖小鱼还嫌不好。”
消息传到陕甘宁, 众人就听说:“周娘娘早上吃包饺子就炸油条。白面馍夹腊肉吃腻了,又给蒸一锅马齿菜包。把蒜汁儿来捣, 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就这还不知足, 打算早上吃蒸鸡, 中午吃烤鸭, 晚上吃的清淡点, 来个蒜泥白肉。”
消息传到边境:“周娘娘早饭要吃蒸羊羔, 晚饭要吃烤羊腿, 唉。这得糟蹋多少羊啊。”
谣言这种东西和细菌一样,只要丢出去一点,就会不断的分裂、繁殖、进化、并且适应地域差异。
有可能是达官显贵先听说,再慢慢的传下去。也有可能是普罗大众先听说了,然后师爷的媳妇说给师爷,师爷说给老爷,老爷说给大老爷,从下而上的传播。
周大莲并不知道宫外的传言沸沸扬扬,只是忍了三天,见自己还没成为唯一的太后,终于忍无可忍的派人去传话。
夏时小心翼翼的走进来:“周娘娘说,请皇上加紧商议太后之事。”
朱见深板着脸:“不急,你转告娘娘,她的事,只是朕的家事,朕现在与诸位臣公商议的,乃是天下事。”
夏时迟疑道:“娘娘有些不乐”我要总是办不好这事儿,娘娘会派别人传话。
朱见深生气了:“民为重,君为,为轻!天下百姓衣,衣食无着,朕没,没有时间。”
史官很感动啊!认真的写起居注道:皇帝为钱后感慨,某某如何答,某某如何答。夏时前来:“周妃催促急迫。”帝:“民重,君轻。念百姓饥寒,春耕将至…”
唉,皇帝真是不容易啊,我媳妇和我娘也闹的不可开交,还是在宫里值班才清净。夜里也想在朝房值班,只要回家,我娘就开始哭诉她有多不容易,我媳妇就开始哭诉自己有多可怜,然后……唉,脑袋嗡嗡嗡。
夏时滚粗去了。
朱见深继续问政。
官员们继续很认真的给他讲某地是怎么回事,怎么个地理条件,为啥收成少,当地官员是怎么个身份背景。
万贞儿当了四天娘娘,该炫耀的、该示威的都做完了,不用打扮的珠光宝气啦!金子很有分量,一寸长的一根小黄鱼就有一两那么重,而一只簪子就要一两多,配合上宝石,全套的头面足有一斤多。实在是脖子疼!
她穿着大红色上襦,外罩一件乳白色方领比甲,比甲用一溜居中的金扣扣着,下床宝蓝色团花百褶裙,头上戴着金丝狄髻,除了正面佩的攒丝金凤、固定头发的一对宝石葫芦金簪之外,只有两朵宫花。
承乾宫的后花园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宴,花园中摆着三张八仙桌,围着墙角摆了一圈花盆,几只冰裂的花觚中插着许多枝鲜花,最显眼的是一株红珊瑚盆景,四尺多高姿态动人的红珊瑚光鲜亮丽的种在一个掐丝珐琅彩椭圆花盆中,用许多青白色的玉石碎粒当做土面,还插着几株用玉髓和翡翠磨制的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