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在他们隔壁的是个卖柿子的大婶,人上下打量了一阵他们三兄妹:

“看着岁数都不大,帮着家里头来卖点东西?”

“嗯。”

黎少斌点了点头,表情绷得很紧,一看就是有些紧张。

大婶可能是无聊,又往他们篮子探了下头问:

“你们卖的什么啊?”

“板栗,”黎琳接了话,从自家篮子里捡了一个递给那大婶:

“也是运气好,现在这板栗不常见了。”

大婶有些惊讶:“哎呦,这东西确实不常见。”

她也没客气,接过板栗,用脚边的石头磕了两下,直接给剥了壳塞进了嘴里:

“这味不错啊,又脆又甜的。”

她又看了眼黎琳三人,也不知道是真好心还是吃人嘴短说:

“你们小娃娃脸皮薄,不敢叫卖,你看婶子的。

板栗嘞,新鲜的板栗,甜得很咯,总共只有一篮子,来晚了就没有了——”

大婶这嗓子,厉害,是真的厉害。

黎琳揉了揉耳朵,只觉得自己耳朵被震得发痒。

大婶喊了两三次这样,果真有几个工人被吸引了过来。

其中一个瞧着岁数大些的问他们:

“你们这怎么卖啊?”

黎少斌刚要讲话就被黎琳抢了先:

“一块钱一斤。”

那人被吓了一跳:“这么贵啊。”

黎琳不慌不忙说:

“这个季节的板栗本来就难找,这点板栗我可是在整个山上爬上爬下才弄来的,辛苦得很。

再说这也快过年回去了,这时候花点钱买点带回去给家里头甜甜嘴,一年忙到头也吃不上点好的那不就太惨了嘛。”

“喲,”后头有个工人就笑:“你这小姑娘还挺能说。”

“那是,”黎琳分毫不让:“您要是买上一点带回去,您爱人的嘴比我更甜!”

“哈哈哈哈哈哈哈!”

别说工人了,周围的农民都笑成了一团。

谁都没想到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敢说出这种话。

毕竟在这个思想还没开放的年代,一个没嫁人的女孩谈到婚姻爱情和男人的时候,必须是羞涩和躲避的。

黎琳这种大大方方的,则是反面教材。

可话又说回来了,现在也是最好的年代,因为一切都正在开始。

众人笑了一会,黎家两兄弟的脸都憋红了,黎琳却面不改色得看着笑她的那个工人。

这当事人没反应,大伙都觉得没意思,也就停了。

最先笑她的那个工人自己也不好意思。

黎琳现在这具身体不过才十三四岁的样子,还是个小孩,他跟人家开这种玩笑,着实不厚道。

“我要半斤吧。”

他这样说。

黎琳才露出一点笑意问:

“婶子,能不能用下你的称杆子吗?”

“来来来,”大婶一点没拿自己当外人,直接就过来帮黎琳称了,特别豪气一抓就是一大把,看得那个工人直瞪眼:

“你看,半斤多一两,行吗?”

那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他竟然也没讲价,把头上的工帽解了下来装板栗。

这时候黎琳才真心实意说了句:

“谢谢您,祝您新春大吉,万事如意。”

旁人一听又乐了:

“你这小姑娘会的还挺多。”

那人点点头倒也没说什么,不过他也没打算走,那感觉好像是花了钱打算看出戏似的。

其他人笑归笑,聊归聊,都没一个人说要买。

这就尴尬了。

她要价一块钱一斤本来就是要贵了。

可是现在的物价可不像以后,在供销社一斤大米在也就在一毛到两毛钱左右,不过在自由市场上卖价会至少翻上十几倍。

因为供销社的东西是定量的,就这么多货,买大米还得要有粮票,否则任由你拿多少钱去,人也不卖给你。

所以某种程度来说,票也代表了钱,一斤的粮票在自由市场也要卖到一块钱。

一斤大米则要卖到八毛到一块左右。

和以后的社会不同,现在的人肚子都吃不饱,吃饱了的也难吃好,眼里装的都是吃的,不像后世那样单单一种零食都有上百家可比可挑,这什么时候都是物以稀为贵。

竞争力大了价格就下去了。

可这会不同,粮食还是稀罕货,尤其是好吃的东西,稀罕中的稀罕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