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在书里,明年形势就严峻起来了,有一场不大的干旱在他们这闹开。
说这场干旱不大是因为对他们这块地影响不算大,可再往北走的地方要严重得多。
他们这边的灾纯粹是因为今年年底,上头派人来收余粮,就为了多那么几毛钱,村民就留了明年一年的口粮,剩下粮食的全卖了换成现钱握在自个手里。
在现实里有没有这么一场灾,黎琳不知道,可她穿的是书,书里写啥就是啥,书里说女主种彩票都不稀奇。
所以现在不防备着,明年他们不死也得脱层皮。
之前晒干的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掉了不少,干脆就不挂起来了,直接剥下玉米粒放起来,还有干辣椒…
屋里得擦擦洗洗,该通风通风,该透气透气,她收了一下午,晒了满满一空地的衣服和被单。
等到下工铃响,黎家两兄弟回来看见,眼珠子差点没掉到地上。
“你们回来了?”黎琳还有点没反应过来:“我还没来得及煮东西,现在煮。”
“少良,你去煮去,”黎少斌给弟弟安排任务:“我回老屋那把地窖里的粮食给搬过来。”
“地窖里还有啊。”黎琳愣了下。
黎少斌说:
“萝卜土豆红薯还有白菜那些,都搁那里头,幸亏没放上头,要不现在就算一摊泥,现在那块地方塌了,不比之前在自个屋里了,不如早点搬过来,免得让人摸了去了。”
“可是,”黎琳:“搬出来那些粮食不会容易坏吗?”
“会,”黎少斌撑出了点笑:“我跟少良每天下工以后抽着点时间,再挖一个。”
“再挖一个?”黎琳看着这地方,说是村委会,这地方就是一排过去几间屋子,挨着的祠堂倒是有个院子,可那是祠堂,怎么可能在里头挖个地窖。
可在这挖,挖哪?就这门口吗?
没有院子,难道他们每天排个人在地窖口守着吗?
这不可能啊。
黎琳想了想还是开口说:“哥,别挖了,都搁屋里吧,咱找点土啥的给它盖上也差不多。今个儿往肚子给我们透了底,虽然说我们村的人没遭殃,可是其他村可不容乐观,说是后面可能让别村的来我们这住,咱们挖在门口不安全。”
黎少斌听完这话,脸色更难看了:“我先过去搬过来先。”
他说完脚步匆匆走了。
黎琳看人走了,冲黎少良喊:“二哥你愣着干啥,快去,大哥一个人搬还不知道搬到什么时候呢。”
“可是,”黎少良脸上满是纠结,大哥最近太暴躁了,他不想靠近他哎:
“琳琳你一个人——”
“你快去吧,我一个人可以的。”
黎琳急着把人打发过去帮忙了。
这煮饭还不简单,这个年代的饭又没什么花样可做,就是煮个小米粥,一般锅边还会再贴个饼子,毕竟人干体力活,光喝粥的话顶不住。
锅直接就架在了门口,没办法,这屋里头本来就是用来开会的地,哪有灶,小米下锅,再和点玉米面,这农村的铁锅足够大,直接把面糊贴在锅边上,那水蒸气就能把这饼给蒸熟。
这种做法她听母亲说过,这真的这样做还真是头一回。
不得不说,村里人为了能省点柴火省点力,也是想尽了法子。
不过即使是这样,黎琳这顿饭煮得也不轻松,锅是用几块砖头给垒起来的,可柴火全是些什么桌子腿的实木头,耐烧是耐烧,可是它也难引着啊。
一顿饭煮下来,她是灰头土脸的,黎家两兄弟看着都心疼。
一顿饭草草吃完,两兄弟没再给黎琳动手的机会,两个人一个人收碗一个人擦桌子,黎琳想插手都没地方插手。
吃完饭还不能闲着,他们从地窖抬回来的粮食能占满屋子里的一角,可不能就这样放着。
得用土一层层给它埋起来,这天冷坏是不怕坏,可就是因为天冷,怕给粮食冻坏咯!
“红薯…萝卜…”
黎琳满脑子装的都是咋挣钱:
“哥,外头那粉条卖多少钱啊?”
“粉条?”黎少斌问:“琳琳你想吃粉条了?我明个儿去城里看看。”
“什么我想吃粉条了,”黎琳摆摆手:“我是想做粉条,再拿出去卖。”